全民社保夢
農民趙玉琴拿到了報銷的藥費,這是她平生頭一次。88元,數額不多,卻讓她欣喜不已。因為她“賺”了,參加新農合才交了20元。“關鍵是以前生病誰管哩!再說這個數兒不錯,吉利。”趙玉琴的感受很直接。
今年7月10日,衛生部宣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前兩年實現全國覆蓋。像趙玉琴一樣,8億多農民有了醫療保障。盡管這保障的水平還比較低,待解決的問題也比較多,可是畢竟“網”已經鋪開了。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后,合作醫療終于獲得了新生。
對此,原衛生部醫政司司長張自寬頗感欣慰。79歲的他幾乎一輩子和農村衛生打交道。上個世紀80年代,舊有的合作醫療瀕于崩潰,張自寬四處奔走呼嚎,終究沒能改變合作醫療的命運。以“赤腳醫生”聞名的中國模式淡出舞臺,農村開始了漫長的看病完全自理時期。
“急救車一響,一頭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這是農民對看病貴形象而無奈的說法。沒有社會共濟、共擔,一場大病足以摧毀一個現代城市的中產家庭,更何況收入低微的農民兄弟。“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在農村頗為普遍。北京大學的一位女博士下鄉調查后竟寫成了專著《大國衛生之難》。
此一境況受到了社會和高層的重視。2002年,中央決定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其特色為財政補助+農民自愿,目標是2010年實現“基本覆蓋農村居民”。歷史走過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只不過這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事實上,合作醫療的起落幾乎是中國社會保障的縮影。先破而后立,是其共有的特征。在城市,始自上個世紀50年代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面目全非、趨于瓦解。養老保障也是如此。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全部在一個單位、由單位全包的愿景破碎,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流動的社會保障網絡嘗試。
世界上,像中國這樣,將舊有的一套社會保障體系打破進行顛覆式的重大變革,并不多見。其轉型的成本和艱難孰難預料,痛苦和折磨也注定無比巨大。只不過新的夢想恍然在前方,更好的未來值得去努力爭取。
按照預設,2020年,我國將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此一目標顯示了這個國家的雄心,它放棄了面向少數人的補救式社保取向,把更大的責任置于肩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表示,我國的經濟實力為建設一個水平適度的全覆蓋社保體系提供了條件。2007年我國GDP超過23萬億,位居世界第四。
不過,全民社保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下子以同樣的力度溫暖所有人。城鄉二元的社會決定了其中的差別,統籌級別的低下也影響著人們的感受。另外,錢仍然是短缺的。只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一個更有安全感的未來是可預期的。也許不久的將來,像趙玉琴這樣的農民也能領到養老金或者失業金。那也將是破天荒的。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