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 外長記者會
過去一年,外交部為幫助海外中國公民紓難解困做了大量工作。請問今年外交部在繼續踐行外交為民宗旨方面將采取哪些新的舉措?
過去一年,對于廣大海外中國公民來說十分不容易,全球疫情、自然災害、政局動蕩、軍事沖突,隨時威脅著海外同胞的安全,當然更牽動著祖國人民的心。為民服務,為民解憂,是外交工作的應盡之責。中國外交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做廣大老百姓的貼心人,做海外同胞利益的守護人。
近幾個月以來,臺灣海峽周邊的軍事行動顯著增加,臺海局勢一度緊張。很多人擔心中國大陸是否會像俄羅斯對烏克蘭一樣對臺灣采取行動,以武力收回領土。請問,中方認為兩者有何異同?如何看待臺海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首先要明確的是,臺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海峽兩岸歷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屬一中。臺灣的前途希望在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在于實現國家的統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頭支票”。“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臺制華”注定失敗,臺灣終將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俄軍在烏克蘭的行動已經擴展到非軍事設施,導致許多平民喪生,產生了150萬難民,中方是否對此感到失望?中方是否能作更多努力,包括通過利用同俄羅斯和普京總統的伙伴關系幫助解決沖突?
烏克蘭局勢是國際社會當前最關心的問題,中方已經多次闡明我們的立場,我們始終本著客觀公正態度,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表明主張。中方愿繼續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也愿意在需要的時候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
西方對俄羅斯和中國日益增長的集體制裁壓力將如何影響俄中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和俄羅斯我們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彼此最重要的緊密鄰邦和戰略伙伴。中俄關系作為世界上最關鍵的雙邊關系之一,我們的合作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中俄關系發展有著清晰的歷史邏輯,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兩國人民的友誼堅如磐石,雙方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不管國際風云如何險惡,中俄雙方都將保持戰略定力,將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推向前進。
您近期敦促美方“重拾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并表示愿考慮同美方在“重建更好世界”全球基礎設施倡議上進行協調。但考慮到全面對華競爭已成為美兩黨共識,您是否擔心中美關系下一步會持續惡化?
去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舉行視頻會晤并兩次通話,雙方在多個層級也開展了對話交往。中方認為,大國競爭不是時代主題,零和博弈不是正確選擇。展望未來,雙方應當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裝出發,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替代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推動美國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的正軌,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的正道。
您認為日益密切的中俄關系以及烏克蘭危機是否會影響中國同歐洲的關系?
中歐和中俄關系完全是兩個問題。就中歐關系而言,我們認為中國和歐洲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更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雙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基礎上開展對話合作,將為動蕩的世界局勢提供更多穩定因素。
中韓馬上迎來建交30周年,但最近兩國國內對彼此的負面情緒有所上升,中方想怎樣發展兩國關系?
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30年來,中韓關系經受了各種風云變幻考驗,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事實證明,中韓之間不是對手,而是利益交融、優勢互補、潛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我們愿同韓方以建交30周年為契機,弘揚友好傳統,深化互利合作,更好實現共同發展。
“南海行為準則”有關談判原本預計在今年年底能夠結束,但在東南亞與域外國家開展聯合軍演、“南海行為準則”是否應具有法律效力等方面分歧尤存。您對中國和地區國家克服這些分歧感到樂觀嗎?您認為“南海行為準則”是否應該具有法律效力呢?
提起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20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共同落實《宣言》各項規定,保持了南海局勢的總體穩定,這應該首先充分肯定。中國與東盟各國啟動“準則”磋商以來,已經取得很多積極進展。中方對達成“準則”的前景始終充滿信心。
美國正以亞太地區作為戰略重點,有學者認為,這可能制衡中國的影響力。中國如何評估“印太地區和印太四國”的概念,它會對本區域帶來什么影響?
美國的“印太戰略”正在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沖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這股逆流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馳,注定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