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大廠爭相布局!“AI+汽車”,風口還是噱頭?

        大廠爭相布局!“AI+汽車”,風口還是噱頭?

        2025年01月17日 16:06 來源:國是直通車
        大字體
        小字體

          文/陳昊星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表現亮眼,產銷量均超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突破1200萬輛,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進入2025年,各大車企一方面通過更具性價比的定價策略和優惠活動吸引消費者,努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則加速產品迭代,力求在技術創新上搶占先機。“人工智能+汽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多家大廠布局“AI+汽車”

          在剛剛結束的年度科技盛會——2025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多家AI公司和車企攜自動駕駛、車聯網、人機交互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亮相。

          如英偉達發布了全新一代汽車處理器智駕芯片“Thor”。這款芯片面向L4級自動駕駛,相比上一代“Orin”的算力性能提升近20倍。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從比亞迪、理想、小米、極氪等中國車企,到捷豹路虎、梅賽德斯-奔馳、沃爾沃等傳統巨頭,都將與其展開合作。

          此外,英特爾的自動駕駛子公司Mobileye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道路安全性和推進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另一家自動駕駛頭部公司Waymo展出了中國合作伙伴極氪為其定制的自動駕駛車型。

        中國新能源車亮相2025年美國消費電子展。<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張朔 攝

          中國新能源車亮相2025年美國消費電子展。中新社記者 張朔 攝

          美國自動駕駛測試軟件公司Applied Intuition、豐田支持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May Mobility、日本自動駕駛企業Tier IV,以及亞馬遜旗下無人車公司Zoox等自動駕駛企業也悉數亮相。

          除了自動駕駛,AI技術在人機交互領域也展現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長城汽車在CES上提出了關于AI發展的新思路,即空間語言智能體大模型ASL(Agent of Space&Language)。

          在ASL階段,車輛能夠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處理和智能決策。通過綜合分析目的地特點、乘客需求與偏好,以及沿途的交通和環境信息,智能汽車將真正進化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AI智能體。

          “AI+汽車”兌現潛力仍需時日

          越來越多大廠將AI技術引入汽車領域,不僅讓人車互動更加智能便捷,也為未來出行帶來無限可能。但要將這種巨大潛力兌現,可能還需時日。

          有業內人士指出,車企對AI技術的理解和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深度和實際應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微博擁有百萬粉絲的汽車自媒體“超級充電站”創始人常巖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分析說,如果只針對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上常見的自動駕駛場景,AI技術的普及將會加速,相關功能也能較快實現。但如果要做到像科幻電影中那樣,讓汽車具備“無所不能”的駕駛能力,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常巖認為,AI發展的最大難點在于,它目前還無法完全理解和處理人與真實世界的各種復雜交互。也就是說,現在的AI更擅長在數字化的虛擬環境中運作,還無法真正適應和掌握現實世界的多種變化。這種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的轉變,需要時間去解決。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目前AI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和語音識別。其中,語音識別已廣泛用于日常駕駛,而手勢識別、人臉識別等高階功能主要出現在部分高端車型上,尚未廣泛普及。

          展望未來,張翔說,隨著AI技術不斷成熟,這些功能有望融入更多車型,為消費者帶來更智能、更便捷的駕駛體驗。此外,AI還將在駕駛行為分析、車輛能效優化、智能網聯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汽車行業帶來深遠變革。

          汽車智能化是華而不實嗎?

          不過,部分以智能為賣點的汽車品牌和車型,也被質疑“華而不實”。

          例如,一些智能語音系統雖然標榜“全場景交互”,但理解能力較差,常常無法準確識別駕駛者真實需求,甚至出現誤判。此外,部分車型搭載的手勢控制功能看似前沿,卻操作復雜且響應不靈敏,用戶體驗不佳。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廠商為了迎合市場對智能化的追捧,急于堆砌各種AI功能,有可能忽視用戶在實際駕駛場景中的真實需求。

          張翔指出,盡管AI技術正助力汽車邁向智能化,但部分車企追求營銷噱頭,將AI功能生硬地堆砌到產品中,不僅未能提升用戶體驗,反而使消費者對產品實用性產生質疑。在推進AI技術與汽車融合的過程中,車企應以用戶實際需求為導向,注重技術應用的合理性和場景契合度,通過優化用戶體驗來實現科技創新與市場價值的雙贏。

          在常巖看來,許多傳統車企過度關注技術突破,卻未能充分考慮用戶需求和產品的人文關懷,缺乏精細化的設計和實用性導向,導致在人機交互領域表現乏力,這正是用戶認為“AI不好用”的原因所在。

          將AI融入汽車的過程中整車成本分配不均,亦是問題之一。

          常巖認為,一些廠商過去將預算更多地傾斜于智能化功能,對機械性能的投入則相對不足。這種策略在初期可能有效,但隨著消費者需求升級,未來市場更需要智能化與機械性能的均衡發展。這種平衡性不僅能滿足用戶實際需求,更將成為品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編輯:于曉】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欧美日韩66 |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日韩 | 在线精品亚洲观看不卡欧 | 亚洲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