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第十城之爭,爭的是什么?
文/尹倩蕓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變遷歷來備受關注。除了“領頭羊”,排名第十的“守門員”之爭亦是看點。如今坐在這個位子上的南京,正面臨激烈競爭。
第十城或生變
從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看,2024年全國地區生產總值(GDP)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其中,上海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超5萬億元的城市,重慶則反超廣州位列全國第四。
南京仍堅守中國經濟十強城市“守門員”,卻背負著不小的守衛壓力。新挑戰來自同屬長三角地區的寧波,2024年,其GDP總量達到1.81萬億元,經濟規模歷史上首次超過天津。
實際上,這種趕超態勢去年上半年已有所顯露,并未出乎外界意料。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寧波與南京兩城間全年經濟總量差距已從高峰時期的約2000億元收窄至不足400億元。有觀點認為,憑借強勁增長勢頭,寧波在不遠的未來或撼動南京中國經濟第十城之位。
寧波突進,南京守位
翻看近幾年數據可以發現,寧波GDP增速總體高于南京。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何建華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分析指出,寧波經濟動能的主要支撐在于外貿和制造業“雙輪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寧波進出口總額達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1%,躋身全國城市外貿前五;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1%。
制造業是寧波的傳統優勢,這從其“單項冠軍”數量也可見一斑,該項指標意指企業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參與編制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寧波累計擁有單項冠軍企業674家,其中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104家,位居全國之首。
何建華認為,當城市經濟發展呈現較為強勁的上升勢頭,應當是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內生潛力不斷集聚引發的。
在他看來,寧波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成效顯著,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形成規模效應,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進一步夯實了產業鏈基礎,明顯進入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新階段。
面對勢頭正勁的寧波,南京顯然不愿輕易送出第十城之位。
作為傳統工業強市,南京意識到產業升級的迫切性,去年便出臺了“產業強市行動2024工作要點”,不僅對鋼鐵、石化等傳統支柱產業提出煥新要求,還瞄準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賽道,加快布局拓展新增長點。
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再度強調,把產業強市建設作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中之重。萬億級軟件產業集群、5000億級新型電力產業集群等被提上日程。
新興動能成競爭關鍵
南京和寧波競逐中國經濟第十城,比的不僅是經濟總量高低,更反映當下區域競爭邏輯及發展趨勢。
縱觀國內經濟十強城市可知,加速成長的新興動能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如,廣州借助前沿布局突圍,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實現領跑。重慶則以智能網聯汽車重塑工業根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95.32萬輛,同比增幅達90.5%,大幅領先全國增長率。
杭州的優勢集中在數字智能產業,更涌現出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
“城市是否能走在發展前沿,關鍵在于新舊動能的轉換速度。”何建華指出,未來城市發展需要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模式,來支撐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眼下,更多城市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創新生態,將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升級視作發展的重要變量。何建華認為,前瞻性的政策指引、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集聚人才的“青年友好型”創業氛圍,將為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提供有生力量。


國是直通車精選:
- 2025年03月21日 13:45:00
- 2025年03月21日 13:41:36
- 2025年03月14日 15:34:41
- 2025年03月10日 10:52:57
- 2025年03月10日 1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