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日刊出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樊綱的文章《中國經濟的秘訣》。文章說,中國持續增長方式的唯一特別之處,是繁榮時期有效的宏觀調控。但必須注意因經濟過熱而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免泡沫破裂引起失業率上升。根據經濟理論,所有危機都是由泡沫或過熱導致,因此只要能成功防止泡沫,便能防止危機。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可望達到10%。當一些國家還在忙于應付經濟危機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時,中國的挑戰卻再次是如何調控蓬勃發展的經濟。
由于采取了果斷的措施來預防房市泡沫,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穩定下來,接下來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個好消息,但一些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認為政府會放任泡沫不斷增大,直到最終破裂。
樓市調整會不會對總體經濟增長造成沖擊?這要取決于怎樣定義“沖擊”。資產價格下降或許會減緩總投資和GDP增長,但如果放慢只是增長率(假設)從11%降到9%,那中國就可以在享有可持續較高增長率的同時,避免經濟過熱。事實上,對中國來說,目前房地產投資的37%年化增長率是非常負面的。今年,理想的增長率應該降低到27%左右!
中國已經維持了長達3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面對重大的波動和干擾。
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在增長的初期階段均經歷了危機,但中國的情況似乎是異常的(或偶然),也不時引起“即將崩潰”的預言。這些預言都被證明是錯的,但只要中國一直持續增長,就會有越多人預言厄運最終將會出現。
特別之處在于宏觀調控
在我看來,中國持續增長方式的唯一特別之處,是繁榮時期有效的宏觀調控。但必須注意因經濟過熱而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免泡沫破裂引起失業率上升。
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動物精神”現在成了新的過熱風險源頭。經濟的持續繁榮、收入的持續增長、以及市場的持續擴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所有人都渴望抓住新機遇,所有投資者都渴望迅速致富。他們成功了,而且到目前為止尚未經歷過艱難的時期。因此,他們大膽的投資和投機,對風險有欠考慮。
日本與東南亞的教訓
1990年代早期的相對高通脹敲響了警鐘:快速增長會帶來宏觀經濟風險。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和1990年代末期東南亞經濟體重蹈日本覆轍,讓中國吸取了教訓,泡沫是不可能永遠不會破裂的。
之后,中國的政策便一直是在出現過熱傾向時踩剎車。1990年代初期實施了嚴厲措施,減少貨幣供給和停止過度投資,將惡性通脹壓了下去。
在最近的經濟周期中,中央政府的降溫措施在2004年便已開始,當時中國剛從2003年非典所導致的衰退中恢復。到2007年末,GDP增長率高達13%時,政府對產業(如鋼鐵)和資產市場(房地產)均采取了更嚴厲的反泡沫措施,及早進行調控。
根據經濟理論,所有的危機都是由泡沫或過熱導致的,因此只要能成功防止泡沫,便能防止危機。對“熨平經濟周期”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像最近那樣在危機之后實施刺激政策,而是在繁榮時期未雨綢繆,及早防止泡沫的出現。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