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仙逝的著名畫家吳冠中,有一個保持多年的“毀畫”習慣。他的畫如果自己稍微感到不滿意,哪怕已經完全畫好,裱好,也毫不猶豫地親手毀掉,因為他有一個堅定信條:“不滿意的畫絕不能讓它流傳出去,否則會害人。”
他的畫價極高,隨便哪一幅都能售價幾百萬。即使冒名頂替的贗品,也動輒以百萬成交,前不久,一幅署名“吳冠中”的油畫《池塘》,被吳老自己鑒定為贗品,仍以兩百三十萬元拍出。所以,行家們說,他每毀一幅畫,就等于“燒毀一座豪華房子”。可是,他卻始終不肯改變這個習慣,是畫到老,“毀”到老。
正因為如此,市場上吳老的畫不多,卻每一幅都是可以傳世的精品,一掛出來,就被收藏者爭相搶購。為藝術嘔心瀝血,對藝術精益求精,要求作品完美無瑕,不肯稍有遷就,對任何瑕疵都視若敵仇,誓不兩立,可以說是古今中外一切大藝術家的共同特點。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雖然有名言“難得胡涂”流傳于世,但對自己的作品卻十分嚴謹。他一生著述豐富,詩、書、畫三絕,但他對自己的很多作品都不大滿意,經過一番嚴格的篩選后,才挑出少量的詩作付梓,其它都銷毀了。由于他的詩作流散在外較多,在編定自己的《詩鈔》時,他在《后刻詩序》中說:“板橋詩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將平日無聊應酬之作,改竄闌入,吾必為厲鬼以擊其腦!”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是一位多產而質優的詩人,有一千多首,當時就廣為流傳,但他對自己卻非常苛求。為了不給后人留下一首不理想的詩,當晚年重病在身時,他把不滿意的詩稿都燒掉了,最后只剩下二百多首,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瑯瑯上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有了綺麗曼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相反,“超級高產詩人”乾隆皇帝,就是因為寫詩只講數量,疏于質量,多數是繁衍成篇,應景湊數,而且,不管寫成什么樣子都當成寶貝收藏收錄,不忍割舍。結果是雖然一生寫詩四萬五千首,創下世界詩歌之最,比《全唐詩》還多,最后竟然連一首也沒流傳開來。想想也真叫人感到悲哀,還是俗話說得好:寧食仙桃一口,不吃爛杏半筐。
藝術創作就是這樣,繆斯女神從來都最青睞那些對她忠心耿耿、滿腔赤誠、一絲不茍的信徒,誰投入越多,付出心血越大,質量要求越高,越精雕細刻,就越能出精品佳作。反之,滿足于差不多就行了,粗制濫造,馬馬虎虎,蘿卜快了不洗泥,整出來的東西可能也不少,最多不過是普通工匠水平,問世既速,湮滅更快。
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十年時間,“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所以成了傳世極品,名揚中外;而當今一些高產作家,日成萬言,一年就能寫三五部長篇小說,可惜,最后結局大都進了造紙廠的化漿池。所謂“一不留神就是一部《紅樓夢》”的狂言,只能是癡人說夢。
“毀畫”習慣成就了畫壇巨擘吳冠中,敝帚自珍使乾隆的詩作形同廢紙,這就是藝術法庭的裁決結果。
(摘自《大公報》 作者:陳魯民)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