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刊文說,對于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的中國行,中國學者指出,訪問的成功凸顯中德短期與長期的相互需要。再者,中國展示對德高度重視,也等于對所有歐洲國家伸出橄欖枝。
文章摘編如下:
正在中國進行具有“歷史意義”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17日在中國總理溫家寶的陪同下,在西安會見兩國企業家,參觀德資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之后,默克爾與隨行的德國代表團參觀了中國古跡兵馬俑。
在歐債危機初步穩定與中美關系連續出現波瀾的背景中,默克爾本次訪華,獲得中國高規格的接待與禮遇;與此同時,默克爾也展現對中德經貿合作的明確支持態度,以及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古老文化的了解意愿。
除了與溫家寶一起到訪西安,她16日也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中央黨校會見黨校校長兼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并與黨校學員座談。在北京,中德兩國一口氣簽訂了總值超過40億美元的經貿合作協議,溫家寶高度評價默克爾訪華“具有歷史意義”,肯定中德關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兩國16日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將全面推進中德戰略伙伴關系。公報中,德國表明積極支持歐盟盡快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在評價默克爾中國行時,中國國內學者指出,訪問的成功凸顯了中德短期與長期的相互需要。此外,中國對默克爾此行高度重視,代表了外交策略的必要調整與平衡。
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默克爾對中國態度相當熱情,在發展中德關系問題上也做出了創新性的讓步。過去幾天里,中德雙方的積極互動,顯示大家老早就想把兩國一度出現的關系緊張局面推到幕后。
再者,中國展示對德國的高度重視,也等于對所有歐洲國家伸出橄欖枝。
學者:中德加強關系是雙方需要
時殷弘提出:“如果繼續這個趨勢,今后中國對歐外交、對法國、英國以同樣的勢頭進行,對中國外交布局的平衡能夠起積極作用。”
他說,學者無法猜測中國是否有意以對歐關系平衡對美關系,但他相信中美關系最近幾個月里在軍事戰略上出現的深刻困難,加大了中國與世界上其他重要國家和政府加強關系的動力。
中德加強關系的另一背景是雙方的需要。上海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分析說,在處理歐債危機以及援助希臘的問題上,默克爾正面對國內與國外的雙重壓力。5月上旬她領導的基民盟在北威州選舉失利,得票率較之前下降近10個百分點,就凸現了她的困難處境。
在這個情況下,默克爾帶來龐大經貿代表團訪華,將重點放在經貿合作上,從中國的角度看,代表中德關系回歸正軌。
丁純說:“對中國來說是比較欣喜的,原來的德國總理來訪都是談經貿,在她上臺以后德國強調價值外交、人權,又會見達賴等等,造成外界覺得德國對中國的一貫態度改變了。這次經貿又成為主題,這實際上是個轉折,表示她充分調整好了。”
至于中德宣布推進戰略伙伴關系,則表明兩國不止在短期互有所需,并且也將長期強化關系。丁純提醒說,中國與德國都是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大國,也是出口大國,在金融危機中兩國都因龐大的貿易順差受到外界責難,這說明了兩國之間的共同點與合作的意義。
丁純也特別提到中德本次互動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默克爾到西安看兵馬俑的這項訪問內容。
對于默克爾看兵馬俑的這個動作,丁純解釋說,兵馬俑是中國作為古老文明的標志。“默克爾愿意來看這個東西,表現她要理解甚至欣賞中國文化。這個與硬邦邦的做生意又不一樣;中國也給了她很高待遇,這都預示了兩者關系的良好發展。” (韓詠紅)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