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刊文《中國的“后院”為什么頻頻著火?》。文章說,近期中國周邊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國家利益越來越成為關鍵詞。如何定義國家利益?如何追求?如何最大化?尤其在當今復雜國際背景下來保護國家利益?冷靜地說,在國際政治舞臺,情緒沒有任何附加值,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國家利益,把國家利益最大化。
文章摘編如下:
“天安號”事件之后,中國的周邊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感覺上似乎是一落千丈。一方面,美國來勢洶洶,軍事演習從朝鮮半島、日本海、黃海一直延伸到南中國海。在中國看來,美日韓同盟似乎越來越顯性化。而在冷戰期間互為敵人的越南和美國也在一夜間成為準盟友。另一方面,中國也展現出積極防御的舉措,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演習。中國軍方有關人士發表言辭頗為強烈的針對美國霸權的文章。
對大多中國人來說,這里有疑惑。其一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間的關系。其二是中美關系。
中美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實力的國家,而東盟則是中國最重要的鄰居。中國、美國和東盟的關系怎樣走,就決定了今后中國的國際關系大局,也是國際政治大局。
一些人開始擔心,中美兩大國是否會走上昔日美蘇兩大國之間的全方位冷戰。盡管中美關系和從前的美蘇關系有著結構性的不同,但人們對大國關系的變化有足夠的理由表示擔憂。
中美兩國會不會從現在的同處一個體系和相互依存,轉型成為兩個不同的體系并且表現為互相對立?這不是一個杞人憂天的問題。說到底,在國際政治中,要合作很困難,要沖突則很容易。兩個大國之間一旦發生沖突,不僅會兩敗俱傷,更會累及其它很多國家。
目前的緊張局勢從何而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指向了美國。很顯然,如果沒有美國的涉足,就不會有這些事情出現。但美國的涉足是確實的,美國的霸權也是確實的,不管人們的主觀喜好如何。從國際政治現實看,從“應當”或者道義上的層面來提出有關美國的問題可能都是錯誤的。人們應當提問的是“美國為什么要這樣做?”或者“美國會怎樣做?”等問題。
目前的局勢并非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以往歷史的產物,它既可以從美國為什么要涉足的角度來看,也可以從中國、美國和東盟三者的互動過程來看。中國的后院著火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只不過是現在這把火燒到了南海,導致中國沒有任何理由不加以認真應付的地步。
很多東南亞國家和中美兩國都有很深厚的關系,中美和平共處是這些國家的最大利益,但是一旦中美兩國發生沖突,一些國家就會面臨靠向哪一邊的問題,正如在冷戰時期所發生的那樣。
國家利益越來越成為關鍵詞。如何定義國家利益?如何追求國家利益?如何在外交舞臺上使得國家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當今復雜的國際背景下來保護國家利益?對這些問題,人們似乎仍缺少思考。一旦后院著火,人們就會出現非常的情緒。不過,冷靜地說,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情緒沒有任何附加值,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國家利益,把國家利益最大化。(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