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0日電 香港《文匯報》20日刊文說,有國內學者指中國需防自大自傲。事實上,中國人的反應只是本能性的自主。中國遇到權力傲慢、國際霸權遠超所謂中國式“自大自傲”。一些“自傲自大現象”只是經濟高速發展中的部分問題。當中國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在全球排第99位,中國沒理由、沒本錢,事實上也沒有自大和自傲。
文章摘編如下:
剛剛結束在南海和越南的聯合軍演,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又要進入黃海海域,再和韓國軍聯合展開新一輪軍演。被稱為美國在亞太區密集的軍演,意在加強島鏈圍堵中國。
解放軍少將羅援撰文強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羅援在文中批評,美國執意派航空母艦到黃海挑釁,顯示美國仍然奉行霸權、炮艦及單邊主義,中國絕不懼怕。
幾乎同時,有國內的學者則在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刊文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帶給中國崛起的同時,也讓中國發展出了自信,而這種自信正在成為自大和自傲。
中國不當頭也不稱霸
學者專文《從誤讀到誤毒》提醒國人,中國應該“繼續夾著尾巴做人”,否則就是“自大和自傲”。其實,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過“韜光養晦”。面對東歐劇變而出現的形勢,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鄧小平在提出這一外交戰略時還強調了“決不當頭”。鄧小平希望中國埋頭苦干,一門心思搞經濟、謀發展。
二十年后,中國依然奉行鄧小平當年制定的外交戰略,“十六字”的方針沒有過時,而國際形勢發生了逆轉,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將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想在國際舞臺發聲,雖然有時候還難以和西方國家一致和協調,但無論是在伊朗問題,還是朝核問題上,國際社會也想聽而且也需要聽聽中國的聲音。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冷戰結束后,美國的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而亞洲沒有如歐洲般有聯盟,各個國家都相對分散,正在起身的中國,一再表示不當頭也不稱霸,仍難逃脫成為對象。
美國霸權主義咄咄逼人
事實上,中國人的反應還只是一種本能性的自主,是國際舞臺上的后起之秀想尋找自己位置、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自我保護動作。中國在黃海的長程海岸炮訓練;在河南、山東的防空演習,所做的也只是簡單防御性的,哪來的自傲、自大?
在國際社會中,中國遇到的權力傲慢、國際霸權遠遠超過所謂的中國式“自大自傲”:西方社會剝奪了中國企業的定價權;強逼人民幣升值,進行貿易制裁;美國重返亞洲對中國文攻武嚇等等。很多時候,中國和世界上不少國家一樣被霸權捆綁。
當然,學者評論文章中所列舉的一些“自傲自大現象”也確實存在,如“嚴重的‘驕’、‘嬌’二氣”等。但這只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部分問題。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卻在全球排第99位時,中國沒有理由,沒有本錢,事實上也沒有自大和自傲。(紀碩鳴)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