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深圳特區今天迎來成立30周年,30年來,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中國的第四大經濟城市,深圳的發展軌跡令人矚目。今日出版的港臺及海外華文媒體高度關注深圳特區的發展,報道認為,盡管深圳仍然是中國的特區,但創新與突破已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近年來,希望深圳進行“再次改革”的呼聲不斷,首當其沖的,便是政治體制的改革。
臺灣《旺報》刊發《深圳的下一個三十年》的文章說,30年來,深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象征與代表,也起著加速改革步伐的重要作用。只不過,深圳在推動經濟進步上的意義被突顯,它在政治上曾起的作用與成果卻被遺忘,需要我們將之喚醒。
深圳曾在言論空間的開放上領先全國、深圳多年來仍不斷進行政治與行政改革的嘗試。日前溫家寶總理的深圳講話,說到“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而停滯和倒退最終是死路一條。這番話正把深圳特區的政治意涵又再度彰顯了出來。
過去的30年,深圳在經濟改革上帶動全中國,未來的30年,深圳要能在政治改革上起著同樣的作用。
《旺報》的另一則文章留意到,今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紀念,大陸中央特別送上大禮,原則同意深圳市提交國務院審查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該規劃首度賦予深圳“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兩大角色,擬打造“三軸兩帶多中心”的新城市結構。并支持深圳產業轉型,加強與香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10年前深圳城市性質被定位是“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這次在《規劃》中則晉升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城市”,象征其經濟地位提升。
香港中通社刊發記者余木的特稿《要進一步放權讓深圳去闖》,文章說, 30年間,深圳從一個3萬人的邊陲小鎮快速崛起為一座承載人口超過1400萬的現代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得政治體制與地緣優勢之先,深圳成為中國社會變革最轟轟烈烈的一個現場,成為中國夢的發軔。
“深圳要為我們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描繪一個藍圖,或者是更早地建立一個比較現實版先進城市的模塊”。報道特別提及了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心目中的未來特區。
在日前的一個研討會上,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作主題發言時表示, “在如此多法律與中央部門的規管下,深圳還能不能干點事,我覺得比較難。能不能進一步放權,我覺得可能還是第二次解放思想,這個不亞于前面殺出一條血路的難度。”周天勇說,未來深圳一定要大膽試、大膽闖,而中央各部門也要放權,要讓深圳有空間去試和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說,深圳的下一步發展,只能依靠更多的創新和產業升級。產業升級的主要內容,深圳應該立足于現有的技術層次高、產業層次高和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特別以綠色、智能、可持續為特征的新能源革命為代表的技術革命、產業革命。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文《深圳“特區”不特面臨新挑戰》報道說,從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中國的第四大經濟城市,深圳的發展軌跡令人矚目。
不過,隨著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各地的制度和政策開始看齊,深圳作為經濟特區逐漸不再具備政策上的優勢,特區的“不特”,給深圳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盡管30年后的今日,深圳仍然是中國的特區,但創新與突破已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近年來,希望深圳進行“再次改革”的呼聲不斷,首當其沖的,便是政治體制的改革。一些學者認為,深圳具備政治體制改革的市場基礎,期待深圳這一層面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相關新聞: |
專題: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