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7日電 香港《大公報》7日刊文說,美韓演習和中國方面沒有引發相關的軍事摩擦,這表明雙方的克制和默契已經存在。中國和周邊國家及美國進行融合合作將會更加周全和實際。
文章摘編如下:
8月31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正式宣布美軍在伊拉克長達七年半的作戰任務結束。其實,隨著8月18日,最后一批美軍戰斗部隊撤離伊拉克,美撤軍計劃基本完成,只保留了5萬人的部隊從事包括培訓、顧問在內的非戰斗任務。按計劃,2011年底前,美軍將全部撤出伊拉克。
從伊拉克戰爭伊始,美國國際形象和“軟實力”受到嚴重傷害,這次美國退出伊拉克之后,其在世界范圍內的重心大約就只剩下阿富汗和東亞了。這樣在美國的亞洲戰略發展趨勢還未明朗的前提下,中國需要尋找單邊、雙邊、多邊國際關系中符合中國利益的共同點,減少差異性。
鄧小平以其過人的膽識和眼光提出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基本上還是為了保證國內的經濟建設不被打擾。
中美仍存默契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資深研究員李成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國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產業的布局基本上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完成,這樣如果現在美國和中國在朝鮮、東海、黃海、南海問題上產生全面的摩擦,這并不符合美國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長期需求。從美國白宮的角度出發,圍堵中國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經濟現在正處于復蘇的階段,民間的消費需要保持穩定,并且需求大量的國際資本進入美國,甚至包括需求國際資本再次投資在美國的房地產業。現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中國的資本現金量最大。
美韓在黃海的演習和中國方面沒有引發相關的軍事摩擦,這表明雙方的克制和默契已經存在。
增強國際融合
自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危機后,中國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受關注。中國崛起從原來的逐步適應階段提前進入“崛起沖刺”轉型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崛起從原來不受關注的狀態進入飽受關注的中心地帶。中國和周邊國家及美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融合將會更加周全和實際。(吳非、胡逢瑛)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