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9日電 北約28國領導人19日至20日將齊聚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香港《大公報》19日刊出評論說,此次峰會將討論北約未來十年發展的新戰略文件,但由于在當今世界北約不可能遭到傳統軍事攻擊,北約存在的意義廣受質疑。分析認為,北約峰會很可能以“和稀泥”的方式落幕,這恰恰反映了北約的尷尬。
文章摘編如下:
連續兩天的北約峰會將于今天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拉開帷幕。由于此次峰會將討論通過北約未來十年發展的新戰略文件,還要在導彈防御系統、阿富汗戰爭、與俄羅斯關系等重大現實議題上作出決定,因此頗受世界矚目。但與歷次峰會相似,由于對新時期北約的職能定位不清,北約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爭議,圍繞當前國際重大熱點問題,北約內部及北約與俄羅斯之間,都會有一番激烈較量。
峰會尚未舉行,北約的困窘及各方分歧就已顯現。在“戰略新概念”上,北約除了承諾堅守集體防衛原則不變這一清晰立場外,在如何定義未來所面臨挑戰、何時響應以及如何響應等問題上則采取“模糊”手法。在導彈防御系統部署上,峰會極可能對有關北約核威懾力的爭論避而不談,只原則強調建立歐洲導彈防御系統仍是北約核心任務,且在措辭上淡化“威脅源”。在阿富汗問題上,峰會將集中討論向阿政府移交防務等議題,為盡快從戰場抽身做準備。在與俄羅斯關系上,由于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將出席會議,雙方將有一番激烈的攻防戰,因為俄羅斯參與北約的目的顯然不是要強化這一組織,而是要從內部促進其轉型。
一次決定北約未來和重大現實問題的峰會,很可能以“和稀泥”的方式落幕。最大的成果或許是在一片質疑與批評聲中,北約仍毫發無損地繼續存在。這不能不說是北約的悲哀,也恰恰反映了北約的尷尬。
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北約是冷戰的產物,其目的定位、任務使命十分明確,就是與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華約”相抗衡。但到上世紀末,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北約失去了對手,也就失卻了發展方向。
從冷戰結束至今,北約一直在尋找“敵人”。但遺憾的是,北約至今都未找到有足夠說服力的“敵人”。冷戰結束后,本該隨華約一同走進歷史的北約迅速調整戰略,以“全方位應付危機戰略”取代“前沿防御戰略”,通過北約東擴和推行“和平伙伴關系計劃”竭力向中東歐和前蘇聯地區拓展影響。一九九九年四月,北約在慶祝成立五十周年時,通過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新戰略,借口歐洲──大西洋地區以外的國家存在“威脅”,實現了在其傳統范圍以外地區采取行動的目標。
實際上,北約從成立至今,一直都是美國控制歐洲防務、稱霸世界的工具。這也是北約內部矛盾叢生、與俄羅斯關系緊張的癥結所在。連北約自己的內部評估都認為,在當今世界北約不可能遭到傳統軍事攻擊,其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非傳統安全領域。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并不需要一部龐大的集體防衛機器,更不需要建立什么導彈防御體系,北約存在的意義廣受質疑。而以北約名義展開的阿富汗戰爭,更進一步加劇了北約內部的危機。
可以預見,隨著俄羅斯的參與,北約的政治職能可能會逐漸突出,軍事色彩會進一步淡化。當北約演變為失卻軍事職能的地區政治組織時,離消亡也就不遠了。
參與互動(0) | 【編輯:程濤】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