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 美國《僑報》9月21日發表該報評論員張西望撰寫的“周末視點”文章說,中國出手全球金融危機,既是拯救自己,也是幫助他國。若各國央行的聯手行動缺少了中國這一環,則中國會失去一個最佳機會,世界也會失去一份重要力量。而如果將中國高層出手救市僅僅解讀為安慰股民,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冬天已提前來臨,這個時間上不會太短的全球衰退期,誰最先東山再起,誰就會擁有資本世界的未來。
文章摘錄如下:
美聯儲和全球各大央行于本周四(18日)達成一致,決定將向貨幣市場的注資總額提高至2470億美元,目的是緩和金融市場所面臨的
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最嚴重危機——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全球各大央行的聯合聲明,將聯手向貨幣市場的注資總額提高在此前670億基礎上猛增1800億美元,漲近四倍,“以解決美元短期融資市場上持續上升的壓力”。此外,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也參與了這一行動。
西方的行動雖然沒有提及北京,但中國央行和財政部在此前后連續兩次緊急救市行動也展示出更為波瀾壯闊的圖景:上海和深圳股份指數在19日早盤即以接近漲停開盤,個股全線漲停,在中央匯金公司的示范下,各地券商都在調集資金緊急入市……
人們終于在一周內看到了這幕戲劇場景:隨著雷曼兄弟集團轟然倒塌,美國華爾街創下了驚人的崩盤式暴跌——人們驚慌地在現實中回到了1929年那一幕慘烈的情境。在全球如此強烈的大震蕩之間,誰還記得這一年來各國政要、經濟聞人說過的話?
今年一月和六月間,筆者在本欄連續寫過兩篇文章,將細讀《格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和金德爾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的《金融危機史》的學習心得寫出來與讀者分享。在這半年之中,動蕩年代和金融危機幾乎是筆者案頭書籍的全部主題,但是其中卻缺少一部中國人寫的、公認為討論金融危機議題的代表作。因為在筆者看來,如果謝國忠不寫書的話,中國人的世界里就不會有什么討論金融危機的代表作。
早在去年八月初,謝國忠即在北京《財經》雜志發表了《全球流動性泡沫2008年爆裂》一文,大膽預言“正在破滅中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泡沫,暗示目前全球流動性泡沫很可能會2008年破滅,并以華爾街衍生品市場的崩潰為開端……美國經濟的衰退等于釜底抽薪。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和不動產在2008年也將面臨深幅調整”。但從那時以來,謝國忠的觀點常被國內經濟學家圍攻,許多青年知識分子也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指責他是“書呆子”,但筆者卻多年關注他公開發表在媒體上文章,并欣賞他“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理性精神。
今年48歲的謝國忠生于上海,1983年從上海同濟大學路橋系畢業,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頭銜,曾在世界銀行擔任五年經濟分析員,先后參與涉及拉美、南亞及東亞區一些工商業發展項目。1997年進入摩根士丹利任亞太區經濟學家時,首戰即以預期亞洲金融風暴而成名。去年,他因郵件門事件而成為“獨立經濟學家”。
中國文豪魯迅曾經說過關于“孩子會死是個真理”的話,但從人性上說,那些發表不合時宜的觀點的人被罵為“烏鴉嘴”并非只是中國人的傳統。在西方,早早就發出危機警訊的人所遭遇的境況似乎同樣令人難堪——人性真的相類、相通。
北京該如何應對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在這兩大議題思考上,本來不只是謝國忠在發表看法提出觀點,但國內的經濟學家和知識精英為何缺少振臂一呼的警世良言?究竟高層是否早有救市預案而只是等待兩個奧運完美落幕后才出手的時機?全球經濟危機之下的中國到底應該如何評估人民幣升值和對外貿易經濟的平衡?……這些都值得不斷探究和省思。
從來沒有經歷過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的中國新一代基金經理,以及那些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財經官員們,看來都要補補有關國際化風險處理和危機決策的經驗課程了——當中國真的已經進入全球化,中國經濟何以能自立于全球資本震蕩之間?中國經濟要追求的“又快又好”和“避免大起大落”如今是否都已成了紙上談兵?
格林斯潘曾預言到2030年世界將進入真正的中國世代,但他沒有提到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中國會怎樣走過,并且在2008年就會發生“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語)這一幕。
中國出手全球金融危機,既是拯救自己,也是幫助他國。若各國央行的聯手行動缺少了中國這一環,則中國會失去一個最佳機會,世界也會失去一份重要力量。而如果將中國高層出手救市僅僅解讀為安慰股民,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冬天已提前來臨,這個時間上不會太短的全球衰退期,誰最先東山再起,誰就會擁有資本世界的未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