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記者見面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航天員翟志剛(中)、劉伯明(右)、景海鵬組成飛行乘組,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9月24日下午,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記者見面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航天員翟志剛(中)、劉伯明(右)、景海鵬組成飛行乘組,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中新網9月25日電 美國《僑報》9月25日發表方焰撰寫的評論文章說,2008年對中國來說非常不凡,繼戰勝罕見雪災和汶川特大地震、圓滿舉辦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后,又迎來“神舟七號”航天壯舉。大事一件接一件,全球華人為之興奮鼓舞,無比自豪。“神舟七號”將于北京時間25日晚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三航天大國,進入“太空行走俱樂部”,具有雙層重大意義。
文章摘錄如下:
“神舟七號”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基礎上,又攀登上一個新臺階,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首先是實現三人成組飛行。不能把“二人飛行”到“三人成組”看成僅是增加一人那么簡單,增加一人的目的是增加實驗的項目和內容,因此飛船需要大幅度擴容,攜帶的實驗裝備、材料及宇航員所需用品都要增加,飛船的總重量、運載火箭的性能等都需要達到一個新水平。
其次是實現宇航員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系帶行走”,即宇航員身系一條“臍帶”與飛船相連;另一種是“不系帶行走”,又稱“太空漫步”。此次中國選擇的是前種,還沒有趕上美俄的太空漫步。即便如此,此舉也突破兩大難關:一是宇航員出艙、返艙,“神舟七號”采取從軌道艙、經氣閘艙進入真空狀態再到飛船外的辦法力克難關;二是需要有適應太空行走的高性能航天服,中國自行研制的這種航天服,可與美制航天服媲美。
再者,“神舟七號”要釋放一顆“小伴星”,可環繞拍攝飛船的外形外景。這已引起西方專家的高度警惕,猜測中國已掌握從衛星上發射武器或其他飛行器的技術。
航天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基礎上,每上一個臺階都標志著綜合國力前進一大步。繼北京奧運會后,“神舟七號”以其令人驚嘆的卓越表現,再次向外界展示了中國現代化已達到的水平。
“神舟七號”還為“嫦娥奔月”及建立空間站奠定基礎。為此,俄羅斯報章驚呼,“以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推測,趕上美俄不需太久”。
中國的航天技術每前進一步,都會引起西方一些人的緊張甚至驚慌。《華盛頓郵報》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署長格里芬非常擔心美國的太空霸主地位消失,他警告說:“中國正在迅速成為美國的敵手”。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18日發表題為《中國、太空武器以及美國安全》的報告,作者麥克唐納說:“美國的關鍵利益處于危險之中,意味著防止太空沖突須成為美國主要的安全目標之一”。該刊又說,美中雙方都應追求外交手段,在太空事務上增加透明度,減少發生意外沖突的可能。這些想法和言論,未經全面觀察和思考,缺乏事實根據,實屬多慮。
首先,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而航天是更“外”的事務。舉世皆知,中國的基本國策是和平發展,向太空延伸也是為創建“和諧太空”,不在地球上維護和平,卻要去打“太空戰”,這是邏輯不通,于實踐更無法做到。
再看中美關系的現實,現在兩國互為“利益攸關者”,各領域都在積極合作。布什22日還與胡錦濤通電話,商談共同應對金融風暴等問題,在此種氛圍下,談“中美太空戰”難免顯得離現實太遠。
再次,“神舟七號”飛天對醞釀中的“國際太空公約”將發揮積極作用。向外太空進軍的國家日漸增多,除中國外,日本、印度都在積極籌備登月。簽訂國際太空公約以規范各國在太空的活動,維護太空和平與安全利用,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日益迫切。中國進入“太空行走俱樂部”,不僅打破壟斷,更有條件推進此類協商談判。
另外,“神舟七號”有助于促進國際航天合作。美國對華態度多年來一直分為兩派,與前述格里芬等人不同,也有人看到中國航天潛力巨大,主張正面現實,同中國合作。這種主張自應受歡迎,美俄關系起起伏伏,尚能在航天領域合作多年。當前中美、中俄、中歐關系都顯良好,在航天領域的合作上理應很有前途。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