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邀約伙伴同去(香港)中央圖書館。那是一個傍晚,維多利亞公園門前人來車往,正是一天最熱鬧的時分。我們下了叮當車,直奔公園對面的圖書館。和往常一樣,我不乘圖書館門前兩旁的自動扶梯,專愛從中間踏著高高的臺階,興致勃勃地拾階而上,館前平臺那個永不停息地轉動著的大型地球儀就在眼前,上面刻寫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真好,好像到了天堂!”——連自己都沒想到,我口中溜出這么句話。“天堂?有那么夸張嗎?”慣于不動聲色的伙伴淡淡地反問。我不和她爭辯,但心里美滋滋的,自我陶醉般的享受著到了“天堂”的感覺。
沒錯兒,客居香港,離住地不遠的中央圖書館不知不覺成了我心目中的“天堂”。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這當然是圖書館所以美好的一個原因。不過,中央圖書館所以令我愜意,還有它溫暖的人文環境。
記得第一次辦理圖書證,一個約莫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為我辦理。他耐心、細致,并不因為我不會說粵語而有半點怠慢。對話的過程中,他始終目視對方,面帶微笑。他告訴我,為可能發生的借閱到期、催書等情況,辦證時需要有一個通信地址證明,寄給本人的電費單之類即可。這令我沮喪,今天特為借一本急需的書而來,沒帶證明,看來是白跑一趟了。不料他表示,你就是為借書才辦證的呀,所以沒帶證明會先發一“代證”,今天憑此借書,但明天若未將證明帶來,就不可再借書了。見我似仍有為難,他又耐心地告訴我,地址證明在十四天內交來都可,并非明天一定得交,只是不能再借書而已,不用著急。聽著這樣合情合理的規定,不厭其詳的解釋,我坐在那里簡直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因為你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視、被善待,這是在內地辦事很難找到的感覺。
實在,論硬件,不要說首屈一指的北京國家圖書館,就是內地許多地方圖書館,香港中央圖書館恐怕也難以匹敵,但論“軟件”,后者就遠遠勝過前者了。就說北京國家圖書館,服務質量應該比較高吧,但在那里借書、看書,往往感受的是一種不甚平等的待遇,管理者動不動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給一個不屑一顧的眼神,讀者在那里彷佛是“求借”、“求看”,隨時都有一種“求人”的感覺。或者至多,國家圖書館是主人,你(讀者)是客人,客人總要小心翼翼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哪里有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這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這里,從進大門,兩旁佇立著的服務人員,到每個環節的管理員,包括那些隨時忙碌在書架間、輕手輕腳上架、整理書籍的服務人員,(其中或許還有不少義工?)每個人都是那么謙恭有禮,認真盡職,筆者多次問詢請教,他們恬淡的微笑、純凈的目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于落實到每個細節的人性化管理服務,讀者與管理者水乳交融般的默契配合,令人走進“央圖”,就會感受到一種安詳、愉悅、徹底放松輕松自在的氛圍……
再說幾個細節吧。
根據中央圖書館的規定,借書逾期未還需罰款。第一次交罰款,我抱歉地將錢款交給管理員,不料對方卻和顏悅色地示意,讓我自己把錢投入到柜臺前一個小小的箱子里,且并無監督之意。后來注意到,即使被罰者沒有零錢,將“整錢”交給管理員換“散”,后者仍會將換“散”的錢和藹地遞給讀者,讓他自己把罰款投入到小箱子里內。一個小小的細節,我想,既有讓違規者警醒自重的意味,也表現出對讀者的尊重和信任。
在這里,你要查找想借的圖書,可以自上計算機查找,也有專人辦理。辦理時和管理員對面而坐,你只需把書名寫給對方即可。記得第一次享受這項服務,管理員在計算機上查找了一下,很快就告訴我:“請你等一下,十五分鐘以后(書)就送來。”果然,不到十五分鐘書就送來,而這個輕聲細語、自然而然發出的“請”字,在北京“國圖”就很難聽到。不錯,內地眼下也有許多文明規定,譬如顧客來了要說“你好!”,顧客走了要說“歡迎再來!”,但除了需要“作秀”的場合,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多數實行起來顯得“勉為其難”,他(她)們會頭都不抬地對你說:“你好”;也會像背書似地發出冷冰冰的聲音:“歡迎再來”。普遍缺乏的,似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服務”的理念,以及一種應該成為生活常態的平和的心態。
還有,在“央圖”,讀者希望看什么新書,可以建議圖書館購買。程序很鄭重,由讀者填寫建議單,說明建議的理由等等,并有回執交建議者,待購進此書后,通知你前往借閱。我就提出過幾次建議,都獲得采納。
當然,從專業的角度看,“央館”似還有改進的空間。譬如一些有價值的新書往往未能及時購買,雖然可以建議選購,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半年左右,這就似乎有點效率不高了。(作者:王 辛 摘錄自香港《大公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