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于美東時間10月15日晚上9時(北京時間16日早上9時)在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總統選舉投票前的最后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就各自的經濟計劃展開唇槍舌戰。
|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于美東時間10月15日晚上9時(北京時間16日早上9時)在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總統選舉投票前的最后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就各自的經濟計劃展開唇槍舌戰。
|
中新網10月2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10月29日發表社論《奧巴馬的膚色與民調的說謊》指出,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倒計時還有一周,奧巴馬連日民調中都是一馬領先。許多人都認為他似已勝券在握。但美國今年破先例有非洲裔參選總統,使平時多有誤失的選舉民調,準確性更難把握。
社論摘錄如下:
總統大選民調以一千多人的抽樣樣本,揣測估算逾億選民的投票意向,其抽樣方法、提問用詞等,都有可能造成誤差。好在美國的民調機構數十年來發展了一套非常科學的方法,將上述這類技術錯誤減少到了最小。
然而,今年首次有非洲裔候選人進入決賽,爭奪白宮寶座,使民調再次充滿變量。
率先挑戰民調準確性的是所謂的布萊德利效應,即當參選人一為非洲裔,另一為白人時,民調結果總是過高顯示對非洲裔候選人的支持。
一九八二年非洲裔布萊德利競選加州州長職位,投票前的民調顯示,他在眾多候選人中遙遙領先,但最后投票結果與民調完全相反。社會學家這才發現,當一個選舉中有非洲裔候選人的時候,民意測驗的調查對象,尤其是白人,不愿意對外表現出自己種族歧視的一面,通常會向民意測驗撒謊,表示自己尚未決定選誰。但實際投票時,這些人則只會投給白人。
同樣的情況在一九八三年芝加哥市長選舉,一九八九年紐約市長選舉和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時都十分明顯。
美國社會學家對此現象作了大量的研究,迄今達成了以下共識:
不少選民在接受民調問話時,確實會盡量隱瞞不選非洲裔候選人的意向,但當自己有明確理由反對非洲裔候選人時也會明說。紐約非洲裔市長丁勤時一九八九和一九九三年兩次參選紐約市長,第一次選民說不出反對非洲裔丁勤時的理由,盡管暗中投票反對他,但在民調中不愿或不敢明說,造成民調結果高過實際投票結果。四年后,這些選民見其施政雜亂無章、毫無成就,就毫不回避在民調中表明不會選他,所以選前民調準確吻合了實際投票結果。
不過,美國民調專家研究了一九八六年到二○○六年這二十年涉及非洲裔候選人的五十多次選舉,發現一九九六年前此類選舉,確有高估非洲裔候選人民調得分現象,高估誤差為百分之六甚至更多,但近年這種布萊德利效應幾乎已消失貽盡。對民主黨初選結果研究顯示,有些州還發現民調低估奧巴馬的情況,即“倒布萊德利效應”。
此外,人們又懷疑奧巴馬支持者年紀輕用手機者居多,而電話民調通常不抽手機樣本會有誤差。但調查發現,持手機者支持奧巴馬現象并不明顯,可忽略不計。
當下民調最有可能發生的誤差,其實是奧巴馬選民的特殊構成造成的。
只要參加過奧巴馬、希拉里或麥凱恩造勢集會,任何人都會為奧巴馬集會的那種近似狂熱的氣氛所感染。而民調機構發現,奧巴馬支持者愿意接受民調采訪的熱情,數倍于麥凱恩支持者。
對奧巴馬和希拉里初選結果的研究顯示,奧巴馬在二十個州中十八個州的投票站出口民調得分,總是高過實際得票數,高出比例逾百分之七。
專家指出,投票站出口只有約一半選民愿接受民調,電話民調拒接率也大致如此。由于奧巴馬支持者年輕熱情,十分愿意接受民調,所以參與民調者多,民調結果當然也高。
民調誤差有時也會高估麥凱恩支持率。如現在民調抽樣大多是以有否投過票來判定接受民調對象今年是否會去投票,這樣就將奧巴馬支持占多數的新選民排除在外,為此高估了麥凱恩支持者的民調支持率。
最近研究還發現民調員是白人還是非洲裔,會影響選民是否隱瞞他們歧視非洲裔的傾向;若民調員年紀較輕,亦會高估奧巴馬的民調支持率,因為支持麥凱恩較多的年老者,常不愿接受年輕民調員的問話。這此都使民調準確性問題更為復雜。
認清今次大選民調可能有誤差意義重大:目前奧巴馬民調高出麥凱恩似已成定論,但此中有多少是因為其支持者更愿接受民調造成的呢?研究發現,今年在多州中,表示尚未決定選誰的選民增多,而華人中也有罕見多的舉棋未定選民。其中是否有許多不愿選非裔候選人而又不愿明說者呢?
考慮進民調誤差,奧巴馬也許選情占先能贏大選,但其支持者決不可因此輕敵、高枕無憂;麥凱恩陣營也許勝算不大,但不該因此束手就擒、坐以待斃。雙方都必須積極打好最后幾天的仗。問鼎白宮,勝負實在是要等大選點票后,才定輸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