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簽署有關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食品安全的4項協議。圖為協議簽署后,陳云林與江丙坤交換協議文本。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
11月4日下午,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簽署有關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食品安全的4項協議。圖為協議簽署后,陳云林與江丙坤交換協議文本。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
中新網11月5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1月5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海基、海協在十數小時內即順利簽署完成四項協議,包括航運、海運、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機制,對兩岸關系而言,這是一份歷史性的文件,代表十數年未決的兩岸三通將在四十天文件生效后,正式上路;對兩岸人民而言,立即可見的時間成本與飛航成本即刻降低。
社論摘錄如下:
兩岸關系走來廿年,從早年的開放老兵探親,進一步經貿交流,走到今日,兩岸時間、空間乃至心理真正拉近到幾乎沒有距離,這是劃時代的大事,想想看,未來從臺北到上海,一個半小時的航程,早上往、晚上返,白天開會、晚上就能回家吃消夜。所有在大陸設廠的老板們,都能重新思考“家”與“事業”的安頓方式,對臺灣而言,利當然絕對大于弊。
海運部分也在這次協議中完成多年達不到的目標:貨輪不繞彎,如此一來從上海到基隆,節省時間即達九個小時,福州與基隆間更節省十二個小時,這對航運業者而言,海運直航可節省的運輸成本至少一成五到三成之多,因為運輸成本的降低,未來簽證費一次就省下卅萬,這意味著民生物資的成本即可隨之降低。拿臺灣最自豪的水果農產品為例,未來進出口時間縮短為四天,輸陸農產品可成長二倍。
這些數字,都是嗆聲中看不到的,但卻是對臺灣人民利益最具體的影響。甚至這次協議中并未正式簽署,但已經有了初步共識的金融監理備忘錄、及臺商投資保障協訂,也可望在明年簽署。不要小看這兩項明年可以達成的目標,臺商投資保障協議,從兩岸開放經貿交流以來,就一直是赴大陸投資的臺商最關切的議題,畢竟兩岸社會發展不同,環境與條件不同,許多臺商在沒有政府可依靠的情況下,只身前往大陸打拚,有人拚出一片天,卻也有人備受困窘,這里頭有人為的因素、有制度的因素,但是,有了投資保障協議,心理層面讓拚出臺灣經濟奇跡的中小企業主們,不再孤單,實務層面也確實讓他們投資的產業,不再隨時受到不可測的政治、社會或政策因素的沖擊。
同樣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的簽訂,對臺灣金控猶有大旱之望云霓,事實上,過去多年來,金控業者早已摩拳擦掌赴大陸設點辦分行,臺灣金控努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第一步,大陸市場必然是必須搶食的大餅,而這塊大餅,臺灣還是比國際銀行占有優勢。兩岸距離縮短了,當年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盡管隨著時間的流逝,優勢不再,但是,因為兩岸特有的文化背景,乃至政府強化擴大內需建設、以及貨幣政策的配合,都是吸引海外資金回流的利器,凡此種種都有利于提振低迷的景氣,有助于臺灣經濟的復蘇。
馬英九在競選時曾經提出兩年內完成兩岸三通的政見,當國際金融海嘯連動影響島內內經濟衰退,各界嚴厲批評馬英九跳票的此刻,必須給馬政府一個肯定的掌聲,特別是兩岸議題極其敏感,當兩岸政治爭議難解,朝野猶有嚴重歧見的情況下,唯有以民生經濟面做為兩岸政策的主軸,才是有利于兩岸人民利益的唯一依歸,這也是馬政府應該嚴守的立場。
在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呼吁場外嗆聲的反對黨,正面看待有利于人民利益的發展。陳云林抵臺第一件事就是表明:這次會談不碰觸任何政治議題;面對一整天的抗議,他表明:反對的聲音,聽到了、看到了。從某種程度而言,反對黨的抗議讓對岸理解臺灣社會終究與大陸不同,臺灣內部對兩岸的終極走向顯有不同見解;但是,這些都無礙于兩岸的正常交往,更無阻于兩岸盡最大可能擺下政治爭議,追求最大利益。
就像民進黨籍的臺南市長許添財在議會備詢時,公開向來臺訪問被推打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致歉,同時表白如果陳云林有機會往中南部走走,他愿意破例陪陳云林逛街。對臺南市民而言,不會有人反對擴大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的商機,對赴大陸投資的臺南臺商而言,也不會反對可節省他們時間成本的三通直航。人民的共同利益,本來就該是政治人物應該置放心頭的最優先事項,正面看待江陳臺北會談四項協議的成果,兩岸確實可以共創經濟榮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