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白宮迎來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中新社發 孫寶欣 攝
|
2008年11月,白宮迎來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中新社發 孫寶欣 攝
|
中新網11月11日電《澳門日報》11月11日發表社論《美國外交政策何去何從?》指出,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承諾會扭轉布什不受歡迎的外交政策,重建美國與國際社會的合作關系,但奧巴馬標榜的務實外交,其實布什在第二任期內已轉移至這個方向,兩人的外交政策分別恐怕未如想象般大,加上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機困擾及布什政府的遺留問題,外界不應期望奧巴馬在外交上有重大突破。
社論摘錄如下:
奧巴馬當選后,接到世界各國的賀信和賀電,各國都對他寄予很高期待。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在獲悉奧巴馬當選后表示:“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這份喜悅幾乎相當于曼德拉在一九九四年當選南非總統。”法國外長庫什內在賀信中寫道,法國和其它各國一樣對“致力于通過對話加強與各國合作的總統先生”表示歡迎。
布什和切尼在任期內推行的外交政策缺乏戰略眼光。他們多年來的錯誤外交,不但沒有起到幫助盟國的作用,反倒是壯大了敵人的力量。布什留給奧巴馬的是一個百病纏身的白宮,奧巴馬除將面對金融危機外,還有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形勢、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中東和平僵局、美俄新冷戰等諸多挑戰。奧巴馬將不得不重新思考美國對外關系的新平衡點。
布什卸任在即,善后當然要由奧巴馬承擔。奧巴馬盡管反恐理念與布什分歧甚大,但基于“九一一”事件對美國民眾安全觀的深遠影響和美國的現實利益,他上任后仍將繼續把反恐、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列入美國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要議程。在競選期間,奧巴馬訪問中東,主張十六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軍,并增兵阿富汗,同時增加非軍事援助,加強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安全。針對伊朗核問題,奧巴馬認為通過外交手段與伊朗領導人直接接觸,比單純加強制裁更有利于解決伊朗核問題。
但也有人擔心,美國總統上任前后在對外政策方面的變化很大,經常有意外之舉。在伊拉克撤軍的問題上,奧巴馬說過要聽取駐伊指揮官的建議。增兵阿富汗,財政或受掣肘。奧巴馬的競選口號“變革”能否在中東政策上兌現,中東國家也心存疑慮,因為美國政界中的以色列支持者不少,奧巴馬要改變美國現行中東政策,可能會遭到強硬阻撓。
奧巴馬在大選勝出后的首個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伊朗追求核武計劃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因此需要召集國際力量阻止這種事情發生;其間又提到伊朗支持恐怖組織,要求停止。伊朗國會議長拉里賈尼隨即就奧巴馬的言論作出猛烈批評。
布什當政期間,與歐洲盟國關系一直不佳,直到德、法總統換了人才有了改善。奧巴馬訪問歐洲期間,德、法、英首腦對奧巴馬展現了歡迎的態度。在德國柏林期間,奧巴馬的演講透露了他的一些觀點:強調歐美合作,強調歐洲在應對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全球變暖等問題上應該與美國共同分擔責任。但是歐洲的媒體對此并不買賬,認為在出兵伊拉克、貿易觀念等諸多問題上,美國和歐洲都有分歧,而這些都是決定于美國國內外形勢而非領導人更換。唯一有機會的合作是在能源方面。但也有分析者質疑,在強權政治和能源爭奪的背景下,這種合作不一定能夠實現。
俄羅斯與美國的關系在近期也是諸多齟齬。隨著奧巴馬的成功當選,俄羅斯也隨即向美國伸出了有意改善關系的“橄欖枝”。由于民主黨對單邊主義政策和海外霸權主義并不熱衷,奧巴馬對俄羅斯的政策可能會有所緩和。但也有人認為,對于無論在經濟資源,還是軍事實力方面都在世界居全面主導地位的美國而言,其對外政策總體上不會發生徹底改變,美國的全球戰略仍將保持現狀,美俄關系不會有實質性改變。
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承諾會扭轉布什不受歡迎的外交政策,重建美國與國際社會的合作關系,但奧巴馬標榜的務實外交,其實布什在第二任期內已轉移至這個方向,兩人的外交政策分別恐怕未如想象般大,加上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機困擾及布什政府的遺留問題,外界不應期望奧巴馬在外交上有重大突破。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