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的悶,是有原因的。身為電子一哥的鴻海,光十一月至今,就被外資賣超近二十萬張,名列賣超排行榜第一。即使母公司或合并財報,都交出亮麗成績,前三季度每股純益達6.18元(新臺幣,下同),但是在景氣低迷,以及外資持續調降評等陰影籠罩下,鴻海股價像坐溜滑梯般,總計自去年高點至今,已跌了74%;若計算五•二○上任以來,鴻海本身市值少了5000億元,集團市值也大幅蒸發1.23兆元,跌幅高達67.5%。
但是,股價與業績的不同調,確實讓投資人心中不斷盤問著:鴻海與郭臺銘,到底怎么了?
困境一/擴張過快 寒冬來臨壓力最大
提升市占率,向來是郭臺銘的最高指導方針,擴充再擴充,在大陸不斷地圈地設廠,一出手就是上億元臺幣的投資,這是過去兩年,經常看到的新聞。但是,其眼花撩亂的速度,恐怕連郭臺銘自己,都會訝異自己在大陸已經設置超過二十個生產工廠,員工人數突破六十萬人!
困境二/富士康失血過多 獲利貢獻銳減
另外一個郭臺銘頭痛的根源,就是富士康。去年,富士康貢獻了鴻海將近兩成的獲利,但好景不常,今年上半年的稅后純益只有1.42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3.42億美元,硬是少了2億美元,也讓鴻海認列富士康的獲利,一下子就少掉新臺幣46億余元。
困境三/大客戶下小雨 鴻海下起暴風雨
但是,今年開始,戴爾的獲利大幅滑落,讓外界擔心全球計算機需求,是否亮起紅燈。此外,雖然惠普獲利還好,但近來也傳出,為了節省成本,不得不祭出縮減人力的大旗,將在全球裁員二萬四千人。
大客戶財報不佳,鴻海自然也不好過,若再歸結原因,包括宏碁、華碩這些靠著小筆電熱賣才能維持成長性的公司,在桌上型計算機逐漸被筆記型計算機取代的潮流下,筆記型計算機業務較差的鴻海,自然得面臨更沉重的考驗。
困境四/集團研發實力仍待加強
一位筆記型計算機ODM廠的總經理表示,雖然不意外鴻海拿到筆記型計算機訂單,但是業務要急速成長也不大可能。他表示,鴻海雖然在零組件的研發能力很好,但是對于系統,研發資源與能力還不夠,”這是郭臺銘必須補強的。”
困境五/創業精神能否繼續維持?
在管理上的優勢,過去鴻海無人能出其右,但如今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鴻海的創業精神能否繼續維持。事實上,這幾年來,鴻海主管與員工的口袋都已滿滿,能否繼續維持拼斗精神,恐怕是郭臺銘最需要擔心的事。尤其是郭臺銘放手的那段時間,老郭不時上綜藝版面,主管的心情難免出現動搖,再加上內部爭權奪利及山頭主義,似乎已讓鴻海陷入苦戰。
對策一/固守本業 非核心不做
過去成就鴻海高本益比,以及高營收成長的成功條件,在金融海嘯席卷之下,如今反而是造成鴻海困境的根源。為了穩住江山,鴻海已啟動許多對策,要用實際行動對抗嚴峻景氣。
對策二/不顧廣達、仁寶抽單 進軍NB市場
過去鴻海忌諱的是像廣達、仁寶等大廠,都還采購鴻海很多的零組件,但如今這些筆記型計算機大廠,每一家都在做垂直整合,范圍從塑料射出成型、模具、機構到連接器等零組件,而這些全部都是鴻海集團的主力產品,例如廣達集團在機殼的自制率上就已提高到五成,仁寶也積極擴充機構件的投資,相對地就降低向鴻海集團采購的比重,既然客戶都自己做零件,鴻海跨入筆記型計算機,似乎也有充分的正當性。
對策三/政府護盤抑或鴻海出手買自家股票
雖然鴻海已明確說明,對于跌跌不休的股價,不會買自家股票護盤,但許多法人卻一致認為,四個月內戴爾創辦人兼執行長麥可戴爾(Michael Dell),兩度從口袋里掏出一億美元,買回近四百五十萬股與四百九十萬股的自家股票,對回鍋執行長的前景深表信心。“這或許才是郭臺銘該有的霸氣,告訴大家,我回來掌兵符,鴻海的股票沒有問題。”對于投資人來說,一旦郭董出手買自家股票,就是一個很具參考價值的指針。
把時間拉回公元二千年,當時全球面臨網通泡沫,鴻海利用美國多家組裝廠放慢投資腳步時,用最彈性靈活的策略,趁機搶占代工大餅,也造就了鴻海目前世界第一的地位。如今,外在環境更為惡劣,鴻海是否能夠維持當年身段,再創奇跡,就有賴郭臺銘的努力了……(作者:林宏文、高玉齊、林易萱;摘編再臺灣《今周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