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談到泰國緊張局勢升級問題時說: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方關注泰國局勢的發展,衷心希望泰國國家穩定、社會和睦、經濟持續發展。 中新社發 史利 攝
|
十一月二十七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談到泰國緊張局勢升級問題時說: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方關注泰國局勢的發展,衷心希望泰國國家穩定、社會和睦、經濟持續發展。 中新社發 史利 攝
|
中新網12月4日電 臺灣《聯合報》12月4日發表臺灣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撰寫的文章指出,泰國政局影響的只是泰國,但印度孟買恐怖攻擊卻可能影響南亞情勢。
文章摘錄如下:
這個禮拜,世界最關注的國際事件,一是泰國總理下臺,一是印度孟買的恐怖攻擊,兩個事件都有相當張力。
泰國憲法法院12月2日判決執政黨在去年選舉舞弊,總理宋猜必須辭職,人民力量黨及兩個結盟的小黨中庸民主黨、泰國黨解散,包括總理在內的三黨60名高階人士,其中31名現任議員,5年內不得參政。街頭示威的黃衫軍(民盟)聞之欣喜若狂,咸認打贏了一場戰爭,再次展現人民的力量。但事情真的那么簡單嗎?怕也未必。
首先必須了解泰國這次事件的本質。黃衫軍走上街頭,反貪腐、反獨裁雖為主軸,但背后有更深層的階級力量拉扯。塔信雖然本身極有錢,但他代表的是泰國北部、東北部農村地區的利益。塔信主政時旋風式的民粹作風,比如每個村莊發100萬泰銖讓他們發展經濟(當時被稱為塔信經濟學),就廣受歡迎。而其行政力、活動力均強,也廣為下層階級所信賴。
但這種作法卻與泰國過去的政治模式大相徑庭。尤其中央的權力分配:過去泰國很少有一黨可以單獨執政,多半是多黨聯合政府,也就是多黨利益均分。但塔信的泰愛泰黨卻能一黨獨大,完全主政,這讓其它政黨跳起來。所以我們發現反塔信的多半是城市里的白領、商人、知識分子和政治人物,這些習慣過去政治模式的人,和支持塔信的群眾剛好是兩個不同的階級。
塔信的獨斷獨行和逃稅,引爆了兩年前人民民主聯盟(民盟)走上街頭及后來的軍事政變。但軍方發現自己根本無力解決問題,于是還政于民,沒想到還是支持塔信的這派上臺,而且似乎有藉修憲讓塔信除罪的跡象,于是群眾再度走上街頭。最近一系列政治風暴:包括群眾認為泰國在與柬埔寨的神廟爭奪上讓步太多,逼走外長、占據總理府,逼前總理沙瑪下臺等,其實都沒跳脫這個對抗的脈絡。
今天雖然總理下臺,人民力量黨解散,但力量仍在,改個名字依然可以執政。所以機場圍堵暫解,政治風暴未息。倒是泰國憲法法院在2006年后變得更活躍,是個值得觀察的現象。過去泰國的政治,我們看執政黨、反對黨、軍方、泰王,四個角色。前年政治動蕩時泰王呼吁憲法法院可為政治情勢想想辦法,于是政治棋盤上多了憲法法院的角色。由這次宋猜下臺,被一些人稱為“司法政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也是今后觀察泰國政局的切入點。
泰國政局影響的只是泰國,但印度孟買恐怖攻擊卻可能影響南亞情勢。
印度的情勢則可以放在三個“同心圓”里面看。第一個圓是印度能否防止內部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沖突加劇?恐怖攻擊與印度境內的穆斯林未必有關,卻可能燃起宗教間的新一波沖突。
第二個圓是印巴關系。兩個有核武的國家,關系急遽冷凍,總讓人捏把冷汗。
最外面的一個圓,是蓋達恐怖組織的戰略。蓋達是否重新調整戰略,找到新的攻擊目標,并逼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不得不調整上任后經濟優先的施政方向,則是影響比較大的層面。需要相關國家沉淀一下,才能做出最適切的因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