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金融海嘯下如何加兩岸經貿合作成為熱門議題,其中,民革中央關于構建“海峽經濟區”的提案引起強烈反響。香港《文匯報》報道認為,從“海西區”到“海峽區”,雖一字之差,卻顯示已經推進5年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政策有望再度提速,涉及閩浙贛粵四省20市在內的海峽西岸城市群最新發展布局即將浮出水面。
兩會期間,多個民主黨派、團體和學者專家,均提出進一步擴大“海峽西岸經濟帶”,以推動兩岸急劇增長的經貿往來及合作的意見或提案。
據了解,相關建議中“海峽西岸經濟帶”的概念,已遠遠超出福建一省的范圍,而是指以福建的9個城市、廣東的潮汕地區、浙南溫州以及江西贛州等跨越4個省區共20個城市在內的海峽西岸城市群。無論是經濟總量以及產業結構,都為兩岸經濟的優勢互補共同繁榮,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民革中央強調,最終構建的“海峽經濟區”,不僅將為臺灣經濟提供強勁的動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將推動祖國大陸沿海地區形成完整的經濟發展圈鏈條,使“海峽經濟區”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等之后的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
此間觀察家指出,“海峽經濟區”論述之前多見諸于學界討論,今次首次由民主黨派中央以大會發言形式宣介,意義非同凡響。
近年來,多個民主黨派中央或派高層赴閩調研,或在每年全國兩會上為海西鼓與呼。對“海西”從地方決策上升為中央決策,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全國戰略,發揮了重要的推手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長遠發展目標,是包括海峽兩岸的海峽經濟區。在目前兩岸的現實情況下,先建設好海西,再謀求與海峽東岸的銜接,是務實而可行的方式。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認為,兩岸將來可以發展成為強大的“海峽經濟區”,形成一種建立在地緣相近基礎上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他指出,區內的合作主體可以是城市之間、企業之間,甚至是個體之間的合作。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