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日晚,出席G20倫敦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下榻酒店會晤法國總統薩科齊,希望雙方共同開創中法關系的新局面。 中新社發 李鵬 攝
中新網4月2日電 香港《文匯報》2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20國集團(G20)倫敦峰會拉開帷幕前夕,法國總統薩科齊再度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對象。他提出,G20不能達成具體協議的話,將離席而去。威脅“空椅”退會成為法國“口水外交”最為精致的發揮。
文章摘錄如下:
中法關系的關鍵問題不僅僅在于克服障礙進行高層會晤,最重要的是,法國今后是否能夠遵守諾言,從此不再支持西藏“獨立”和達賴喇嘛的分裂活動;是否還是如過去一旦風吹草動就搖擺不定,自食其言,對此,人們將拭目以待。
20國集團(G20)倫敦峰會拉開帷幕前夕,薩科齊再度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對象:“G20不能達成具體協議的話,我將離席而去”,一句話如小石塊丟進了大西洋,激起了陣陣漣漪。之后法國總統再度在“歐洲一臺”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G20只是達成一些空洞的妥協的話,我將不在聯合聲明上簽字”,“空椅政策(指退出會議)將標志著G20峰會的失敗”。
從理論上來說,法國總統的這番話是值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危機源頭美國思考和研究的。但威脅“空椅”則是法國“口水外交”的一個最為精致的發揮。法國外交的特點,就是并不僅僅憑實力,而更多的是憑想象和話語。
“空椅政策”表現法國外交特點
很多年來,法國一直是世界次等強國,但卻常常起著一流強國的作用。戴高樂將軍就曾“領先美國七年”時間承認中國,最終美國果然步上法國后塵。如果追本溯源,今天全球矚目的G20也是當年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首倡五國“爐邊會談”的“變種”。
由此可見,薩科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承襲了法國外交的傳統。這次薩科齊的“空椅政策”盡管占據了一定的道德上風,但在實際上卻是不可能。一方面連法國最堅定的盟友德國也表示,“空椅”非良策,因為它引發對抗,而今天世界更需要的是團結;另一方面,“空椅”帶來的政治后果將是法國無法承擔的。即使法德合力,沒有新興國家支持,也是難以與美、英對抗;更何況德國等歐洲其它國家也各懷私心。
令人更為驚異的,則是薩科齊在前往倫敦之際所拋出的另一塊小石頭:法國在G20即將開幕的最后一分鐘,向中國做出“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的承諾,從而換來薩科齊與胡錦濤在倫敦的高層會晤。薩科齊終于從被邊緣化的危險中脫身而出,令世人矚目。
中法合作符合兩國利益
兩國外交部發表的共同聲明表明,法國總統終于下決心邁出中方期望的一步,即法國不僅反對西藏“獨立”,而且反對“任何形式獨立”,其中包括以自治為名的“實際獨立”。
聲明中還特別提到戴高樂將軍的名字,將法國的這一立場稱為“是戴高樂將軍制定的,沒有也不會改變”。專家們認為這一提法潛臺詞是為了保存法國對外政策中殘存的一點點戴高樂主義。
眾所周知,戴高樂將軍以堅持獨立外交聞名。戴高樂領導的法國外交以在中東支持阿拉伯世界、退出北約和與中國建交為三大特征。前兩項已經為薩科齊所“悄悄修正”,而法中特殊關系則是戴高樂主義的最后的象征。在這份短短的公報中出現戴高樂的字樣顯然不是偶然。
應該說,在G20開幕前夕出現的這一幕,是符合中法兩國長遠戰略利益。面對金融危機沖擊,中法兩國攜手終究要比對抗更有益。促使法國邁出這一步,顯然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上升所分不開。如果中法關系惡化的話,法國將蒙受不可接受的慘重經濟損失。如果說中法過去關系的天平一直是傾向于法國的話,這次波折之后,雙邊關系將進一步平衡,則是無疑。(鄭若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