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20國金融峰會應對金融危機 中新社發 宋學海 攝
中新網4月2日電 臺灣《聯合報》2日發表署名文章說,這個星期國際上最受矚目的大事,應該就是20國集團(G20)倫敦峰會。要觀察G20峰會,除了看對國際經濟產生的影響外,更要看峰會后面所牽動的、鋪展開來的國際政治嶄新格局。
文章摘錄如下:
這個星期國際上最受矚目的大事,應該就是4月2日在倫敦登場的20國集團(G20)峰會了。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翹首企盼,希望峰會能撥云見日,為金融危機找到一個出路。
要觀察G20峰會,除了看對國際經濟產生的影響外,更要看峰會后面所牽動的國際政治格局,一個順著下面四個方向所鋪展開來的嶄新格局:
第一個鋪展出去的方向,是美國領導地位的衰退。盡管奧巴馬一再強調G20團結的重要,從就職演說以來,也不斷強調美國仍有能力、也有意愿繼續領導世界,但各國反應都很冷淡。美國式資本主義及奧巴馬的振興經濟處方,在各地都遭到質疑。所以G20或可團結,但絕不是團結在美國一國的領導之下。
除了參加G20之外,奧巴馬此行還要參加北約峰會以及歐盟與美國的峰會。經由這三場會議,希望能重建美國在國際上領導地位,但一般并不看好。不但歐洲國家質疑美國這個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憑什么再對他們下指導棋,奧巴馬利用G20峰會之便與俄羅斯等國領導人的個別會面,也倍感壓力。所以奧巴馬這一趟會很辛苦,當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不再成為大家共同目標的時候,美國與世界的關系就面臨調整。
第二個鋪展出去的方向是歐洲權力板塊改變。金融海嘯之后,美國要求歐洲要同步增加振興經濟支出,歐洲則要求重建金融監理制度,是美歐沖突的大致輪廓。盡管奧巴馬稱此二者毫無沖突,但一般都認為美歐芥蒂已深。
但這個“芥蒂已深”的圖像并不精確,因為歐洲并非一體,內部也還有分歧:歐洲的對美嗆聲,主由法德主導。法德兩國遭遇金融海嘯沖擊的程度并不對等,兩國的振興經濟方案也不相同,法國總統薩科齊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兩人個性也不一樣,面對大選的壓力也不同,但金融海嘯卻把兩國團結在一起。他們都反對“盎格魯-薩克遜”式的經濟,也都主張建立一個新的跨國金融監督與規范機制。
這個主張因為直接威脅到紐約與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所以美國反對,英國不愛。這是否會影響歐盟日后的發展,“法德同步”的現象又能維持多久,也都是觀察的重點。
第三個鋪展出去的方向,是中國的角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峰會前十天,提出了在美元之外建立另一套國際儲備貨幣的議題。雖然還有諸多現實環境因素制約,但卻可先發制人,并讓世人注意到,中國應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這三個方向交織之下,就出現第四個觀察點:國際規范與制度的建立。新一套金融游戲規則(這就是學者所稱的“建制”)的建立,牽涉到相關國家的聯盟、談判及利益交換。這個過程里面誰會勝出?折沖妥協之后,所出現的規范又是什么模樣?而這樣一個建立規范的過程,是該交給G20負責,還是如一些學者建議,最終還是應放在聯合國架構下,成為G192?這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劉必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