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澳門日報》9日發表社論說,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出臺了有諸多亮點和突破的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回歸公益性”是這次醫改的核心理念,九億中國農民能否在新醫改中真正受益,是這一核心理念能否得到體現的重要檢驗標準。新醫改方案多在農村落墨,既應該也必要。
社論摘錄如下: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出臺了有諸多亮點和突破的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盎貧w公益性”是這次醫改的核心理念,九億中國農民能否在新醫改中真正受益,是這一核心理念能否得到體現的重要檢驗標準。
對公民健康權的保障,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倡導“以人為本”施政理念的彰顯。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以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為目標,體現了改革開放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其實,中國多年來在農村醫療衛生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很多的,投入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從二○○三年開始實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范圍逐漸擴展,農民參保十分踴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廣大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
當然,中國農村幅員廣大,經濟基礎相對落后。與城市相比,無論是在醫療衛生條件、從業人員素質等硬件方面,還是在農民享有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等制度建設層面,大部分農村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因此,新醫改方案多在農村落墨,既應該也必要。
新方案規定:三年內,新農合覆蓋率要達到百分之九十,參保標準要提高到一百二十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中央重點支持二千所左右縣級醫院建設,使每個縣至少有一所縣級醫院基本達到標準化水平。僅僅二○○九年一年,就要全面完成中央規劃支持的二萬九千所鄉鎮衛生院建設任務。此外,分布在中國各大城市的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也有望被納入到城鎮醫療保障范圍。
目前中國農村醫療存在“兩差”問題:一是農民經濟力差,而現有的醫療收費還相當高,農民看不起病特別是大病;另一個是地方尤其是鄉村的醫療條件差,或者是干脆付諸厥如。提高新農合參保率和參保標準,旨在完善覆蓋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體系,讓農民真正看得起;加快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設,則是寄望從根本上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讓農民不必為遠赴城市看病犯愁。
要從差轉變為差強人意直至大幅度改善,一是提高農民收入,二是增加財政投入,要雙管齊下,以后者為主。長期困擾中國農村醫療衛生建設的問題之一,就是資金投入不足。因此,各級政府擬投入的八千五百億元資金,特別是其中地方財政需要負擔的四千多億元,有多少能夠向農村傾斜,是新醫改的焦點,尤其受人關注。
特別是農村“山高皇帝遠”,投入的資金能否用到實處,這其實也是廣大農民能否從此次醫改中真正受益、醫改的“公益性”理念能否真正得到體現的關鍵。各級政府要負起責任,加強執行力,特別是要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財政的監管。除此之外,相關實施細則、配套措施也需要完善,各項監督、審計工作也必須貫穿實施過程始終,以保障政策有效落實到位。
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人,農村特別需要醫療衛生人才。中國政府承諾將采取多種措施培養更多醫療人才,為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農村地區醫療機構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新醫改方案正是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列為一大工作重點。按照計劃,中國政府將制訂并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招聘執業醫師計劃。用三年時間,分別為鄉鎮衛生院、城市小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培訓醫療衛生人員三十六萬人次、十六萬人次和一百三十七萬人次。與此同時,政府將鼓勵高校醫學畢業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各地還將大力推廣“萬名醫師支持農村衛生工程”,成為在政府主導下,利用城市優秀醫療資源,為農民提供良好醫療服務的一條新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