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月27日,“2009新娛樂慈善群星會·中華慈善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于丹為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中新社發 AEG 攝
中新網5月5日電 香港《大公報》5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于丹上了《福布斯》名人榜,很好。于丹的錢包能鼓起來,說明當下有不少人都有自覺閱讀《論語》的好心情。
文章摘錄如下:
《福布斯》中文版每年三月公布中國名人榜,一百位上榜明星為上一年度在娛樂、體育、文化、傳媒等領域獲得卓越成就并具有廣泛影響的中國名人(以內地出生為選擇標準)。榜單和報道受到公眾、媒體、娛樂界、市場營銷機構和投資人的廣泛關注。本次上榜的一百位名人中,于丹作為作家居七十四位,其年收入為四百四十五萬元,曝光率指數為五十。
于丹是一位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她于二○○六年“十一”黃金周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七天解讀《論語》,從而開始受到關注。之后,她講《莊子》,講昆曲,做報告,出書,成為一顆“明星”。其間,她也受到質疑和批評,因此有媒體送她一個“國學超女”的稱號。我們姑且不論這個名字對于丹的褒貶,至少它對于丹現象的內容和形式做了個相當貼切的概括。
于丹的出現有兩個基本原因。首先,因為《論語》是一部可以深入人心的書,于丹從小就讀《論語》,前后有二三十年了,她用了心讀,一定會有心得。另外,由于電視有著別的傳媒不可替代的力量──它可以翻山越嶺,可以飄洋過海,可以討得男女老少的普遍喜愛。
我想,如果沒有于丹,說不定會有張丹或李丹出現。近年,《百家講壇》上來了一群神采飛揚的演講者,有男有女,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他們使講壇的人氣飆升起來。可見,于丹不是孤例。
二○○八年,李零的新書《去圣乃得真孔子》出版了。該書上篇講孔子身旁的人物,是縱著讀《論語》;下篇講孔子的主要思想,是橫著讀《論語》,李零管這叫“縱橫讀”。他有一條寶貴經驗,就是“讀《論語》,心情很重要,首先一件事,就是放松。《論語》是孔門的談話記錄,有些是老師的話,有些是學生的話。我們讀這本書,是聽他們聊天,不必一本正經,或激動得哆嗦。”
李零主張的“去圣”就是“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去除“三化”之后,從《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就是一個有七情六欲喜愛思考的老頭。
于丹和李零的書,都可以引導我們走近孔子這位可親的智者。他們兩位還有其他的學者,讀《論語》有不同的心得,這很正常,因為解讀歷史誰都只能如同“摸象”的“盲人”:摸的部位不同,各人的知識背景不同,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好在如今普遍的共識是:和我們一樣,孔子是一個呼吸心跳都正常的凡人,他不是神,不是圣,但他講的話很有道理,對我們有益,他根本不應當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腳”。
近日,有人提出想拍關于孔子的電影,馬上出來了反對的聲音。有反對本不足怪,但反對的人不能情緒化,必須講道理,這道理還得以《論語》為依托:你如果能講清《論語》是在宣傳錯誤的東西,或者證明《論語》記錄的不是人講的話,別人才會心服口服。如果一味只以尊重孔子為理由,那是站不住腳的。孔子講過:“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我們應當認真領會一下他老人家的意思。
于丹上了《福布斯》名人榜,很好。于丹的錢包能鼓起來,說明當下有不少人都有自覺閱讀《論語》的好心情。孟子認為孔子是一位“圣之時者”(《孟子•萬章下》),就是說,與時俱進是孔子的特點。我以為,正是有這個特點,《論語》才可以從竹簡到達熒屏,孔子出現在銀幕上,是遲早的事情。
附記:寫完這篇短文之后,從網上讀到:“據《人民日報》報道,一百零四集大型動畫片《孔子》將于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二千五百六十周年前后在央視一套節目播出。”(言止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