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刊文認為,曾經中國民眾普遍英語水平低下而造就出的“中式英語”,今天竟成老外追捧的語言。聯想近日大陸知名國學學者痛斥網絡不規范用語,其態度與英語國家接受“中式英語”形成鮮明對照。相較老外的包容,中國學者對網絡語言似缺乏應有胸襟。語言文字規范并非一成不變,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并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改變。文化包容性常表現在對外來語接納程度,試想,當大多數中國人學會像老外那樣欣然接納“中式英語”,中國文化將會開創一個怎樣的盛世?
文章摘錄如下: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由于曾經中國民眾普遍的英語水平低下而造就出來的“中式英語”,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被視為“雷”人和丟臉的代名詞,但今天,此種英語竟成了老外追捧的語言,甚至有老外專門為“中式英語”寫了兩本書。
進入21世紀,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也越來越關注中國。正是這種緊密的聯系讓“中式英語”得以進入老外的視線,比如上世紀常從中國人口中冒出的“Long time no see”,據說在后來的熱播美劇《越獄》(Prison Break)》中都聽到了,這足以體現中國和漢語在世界的影響力。
廣州媒體報道,一大批地道的中國話變成了英語新詞匯。如廣東話的“飲茶”被直譯為drinktea,《四書》被稱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這讓人聯想到近日大陸知名國學學者李敬一痛斥眼下網絡出現的不規范用語及“火星文”。在這位教授眼中,不規范的遣詞造句和不知所云的“火星文”風靡網上,是糟蹋了數千年形成的中國漢語言文字體系,并將喜好網絡語言的年輕人斥為“欺師滅祖”,其態度與英語國家接受“中式英語”形成鮮明對照。
其實,網絡語言和現實語言越來越呈現融合的趨勢。什么是“網絡語言”?什么又是正宗的“漢語言文字體系”或者現實語言?恐怕已很難清晰界定。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已超過3億,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隨意、詼諧、搞笑,讓人輕松、富有想象力,更因為其來源于現實生活、且無拘無束,網絡語言的影響力正在隨網民群體的壯大而不斷擴展、散發魅力。
而相較于老外對“中式英語”的包容,筆者以為,中國學者對網絡語言似乎缺乏應有的胸襟。
語言文字規范并非一成不變,它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并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從宋元時流行的“官話”到今天的普通話、漢語言文字不是也經過多次變遷嗎?
文化的包容性時常也表現在對外來語的接納程度上,試想,當大多數中國人學會了像老外那樣欣欣然接納“中式英語”,中國文化將會開創一個怎樣的盛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