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清晨,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羅京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2008年9月,羅京被確診患有淋巴瘤。 中新社發 尹恩彪 攝
中新網6月10日電 菲律賓《商報》10日刊出署名文章說,羅京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扼腕。或許說,不幸的是羅京患上了不治之癥而回天乏術,不過,目前的中國是個“焦慮的時代”。認清這個焦慮的“大背景”,一方面受著它的刺激,獲取著人生的動力,另一方面警惕地制約過分的焦慮,避免生命的夭折,實在是當代中國人應有的生存智慧。
文章摘錄如下:
有一個人們不愿知道的噩耗:六月五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羅京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而逝世,終年四十八歲。羅京逝世的噩耗確實令人感到突然,報道說:他走得平靜而安詳。越是這樣,越是令人難以承受。
在我們的印象中,羅京磁鐵般的音質不同尋常。它總是給人一種信心和力量。羅京可謂英年早逝,他的逝世令人惋惜、扼腕。中國人都有普遍的“生死有命,身不由己”的宿命論,或許說,不幸的是羅京患上了不治之癥而回天乏術,不過,我們仍然不排除某些因素也可以導致生命夭折啊!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題目就嚇人一跳:《安逸是生命的殺手》。還有這么混賬的題目嗎?一看,明白了,說的是太平洋上有一個小島國瑙魯,人口沒幾個,卻有取之不盡的天然鳥糞出口,年年進項頗豐。
島嶼上的居民都被國家包著醫療教育不用發愁,每年每人還要發數萬零花錢,吃苦賣力的活兒都雇外國人干,島上的人無所事事,安逸無聊,結果鬧得肝病、心臟病很多,平均壽命也遠低于一般國家。人們得出一個結論:“過多安逸是生命的殺手!
英年早逝,誰之過?天才夭折,社會自然一片嘆惜。接著便都說,他人生有什么失誤呢?
安逸在彼國是過多了,但在中國太少了。中國國情一清二楚:人口太多,人均資源太匱乏。這么多人擠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彼此的競爭自然激烈。再加上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爭奪一己之地也十分艱巨。可以說,目前中國是個“焦慮時代”。
一聽焦慮,先別逆反。焦慮首先是好事,有焦慮才有動力。都不焦慮,像瑙魯人那樣閑著,人生沒戲,中國沒戲。從心理學上講,“一定的”焦慮能調動人的動力。老鼠知道貓在洞外,有點焦慮,會斗智斗勇,注意安全,更好生存。畢業班的學生有點焦慮才會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名牌大學。哪家的孩子一點不焦慮,天天叫人推著都不起床,那就完了?墒牵斑^分的”焦慮就要毒化心靈,進一步摧殘身體,最后屠殺我們的生命。
看清楚這個欣欣向榮又充滿生存危機的焦慮時代,是最要緊的。每個人都被裹挾在這個玩命奔前程的潮流中。認清這個焦慮的大背景。一方面受著它的刺激,獲取著人生的動力,另一方面警惕地制約過分的焦慮,避免生命的夭折,這實在是當代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生存智慧。(光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