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2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刊出署名文章認為,近日,巴黎市政府把“榮譽市民”稱號送給達賴喇嘛,使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法國政客形象再次蒙塵。政客與其拿達賴喇嘛來做政治秀,莫如和中國各界人士多接觸,了解民眾的感受,在類似的政治敏感問題上的表態公允和超脫一些,或許有助重新喚起法國曾經留給中國民眾的集體記憶,恢復過往法國在中國民眾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文章摘錄如下:
近日,巴黎市政府把“榮譽市民”稱號送給達賴喇嘛,再次使中國人感到很不滿,也使中國民眾心目中的法國政客形象再次蒙塵。
筆者所在的上海,上世紀曾享有“遠東巴黎”之美譽,把“大上海”與法國首都鏈接在一起。今天,人們徜徉在上海三大馬路(南京路、四川北路、淮海中路)之一的淮海中路(昔日叫霞飛路),兩旁婆娑搖曳、綠樹成蔭的法國梧桐,以及曾經被命名為貝當公園的衡山公園,似乎還在告訴人們,這里曾經是法租界的中心。而“紅房子”里的法式西餐、巴洛克式董家渡天主堂、哥特式四川路天主堂、徐家匯天主堂,當年公董局的遺址等等,都作為法國文化的留痕給“老上海”們以很深刻的印象。
一般而言,法國人的高檔、優雅,在中國普通老百姓中間向來就有較好的口碑。當然,人們也把較多的哂笑,用在對自己聽不懂的法語的奚落上。譬如操寧波方言或浦東方言的上海人,曾習慣性地把生活水準低下、主要從事服務業的蘇北人稱為“法國人”,把他們的方言形容成“法國話”。而對法租界替法國主子效勞的“安南人”(越南人巡捕),則是嗤之以鼻,認為他們對待華人的態度惡劣,甚至連英租界的“紅頭阿三”(錫克人巡捕)都不如。
但平心而論,人們對法國的整體印象還是不錯的。新中國成立后,戴高樂、蓬皮杜及嗣后多位總統都維系了和中國的友好關系,在臺灣、西藏等關乎中國國家主權問題上,都沒有刻意地和中國唱反調,基本上保持了中立立場。這也是中國社會上下普遍對法國抱有好感的重要原因。
在去年一系列涉及中法關系的敏感神經多次被觸動后,特別是法國政客頻頻挑起事端的不智做法,激怒了中國民眾。且不說坊間民情一度洶涌,大家爭相手機短信傳發,呼吁抵制“家樂福”,以致一度令其門可羅雀。
就拿新式滑稽形式“海派青口”來說,在《笑侃三十年》的電視節目中,關注時事的周立波也拿薩科齊接見達賴這件事開刀。周立波以其特有的腔調,強調了中國民眾的不滿,引得臺下觀眾拍掌認可。
就在上月底,筆者參與接待了前來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造訪的法國駐滬領事館副總領事胡亞嵐(Agnès Humruzian)。會談中,中法關系里的宗教因素自然成為重要話題。當時,筆者就西藏問題是政治問題而非宗教問題的觀點作了進一步闡釋,對方表示理解。
筆者覺得,前文提到的法國政客,與其拿達賴喇嘛來做政治秀,莫如像在滬負責公共關系的胡女士這樣,和中國各界人士多接觸,了解民眾的感受,在類似的政治敏感問題上的表態公允和超脫一些,或許有助于重新喚起法國曾經留給中國民眾的集體記憶,恢復過往法國在中國民眾心目中的良好印象。(葛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