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香港《文匯報》17日刊出署名文章說,若在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國民黨黨務力量將會向馬歸邊,有利馬團隊施政,但也對該團隊施政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國共平臺”將繼續平穩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臺灣的經濟、民生問題已經離不開大陸。大陸可打出的牌也更多了,不論臺灣是黨政分開還是合一。
文章摘錄如下:
6月9日馬英九宣布競選國民黨主席,15日開始報名,26日截止。7月26日選舉,9月12日就職。此事引起兩岸學者的廣泛關注。
馬英九競選國民黨主席,成功機會幾乎是百分之百。原因是:(一)國民黨有“黨政合一”的傳統,“黨政分開”并非常態。(二)馬2005年任臺北市長期間就是國民黨主席,2007年因市長特別費案才辭任黨魁。現馬任臺灣“總統”,再選黨魁,更有勝算。(三)現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已明確表態“無所求”,“無所爭”,“知所進退”。吳肯定不參選,而黨內其他“大佬”也沒有出戰表示。(四)臺灣面臨社會經濟困境,“黨政合一”有利實現島內強政勵治。
馬兼任黨主席有利強政勵治
其實,大家關注馬競選黨魁,并不在黨政分合問題,也不在臺灣“政府”施政,而在于兩岸關系。因為馬當選黨魁將給兩岸關系帶來變量。對此,社會有利好、利淡兩種意見。
利好意見認為:(一)國共兩黨政黨和談,可以避開“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爭論。但如臺灣黨政未協調好,也談不出來。如黨政合一,就不會出現矛盾。(二)2006年馬任黨魁期間也曾訪歐,馬再任黨魁后,沒有理由不訪問大陸。如馬出訪大陸,“國共平臺”肯定更上一層樓了。
利淡意見則認為:(一)馬任黨魁后,不會拆除“國共平臺”,但會不如之前積極。兩黨政治談判目前并非馬的選項,馬仍傾向于保持“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二)2006年馬訪歐時只任臺北市長,如他兼任“總統”、黨魁兩職,他是否愿以黨魁身份赴京,尚未可知。如不是,則臺灣只能以黨副主席或秘書長主導“國共平臺”,進取程度有限。
兩岸關系將繼續穩定發展
說了兩岸關系,不能不拉回臺灣內部。目前臺灣“執政黨”有三股力量:(一)馬英九“政府”系統;(二)吳伯雄黨務系統;(三)王金平議會系統。三者處于微妙平衡狀態。
馬要做全民“總統”,就要多用“綠營”人物,就會受到“立法院”內藍營“立委”的制衡。但不管怎樣,兩岸關系在島內各種勢力交爭的夾縫中發展。只要國民黨繼續執政,兩岸關系大概就不至于倒退到陳水扁執政的時期。
在馬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國民黨黨務力量將向馬歸邊。“執政黨”的三股力量將變為一大一小兩股力量。這樣有利馬執政團隊施政,但也對該團隊施政提出更高的要求。
過去馬以跑步、游水、吃便當等親民形象工程面目出現,就不再能令臺灣民眾受落了,大家都要求馬拿出“馬上好”的具體方案,不論是“快快好”還是“慢慢好”的措施,都找不到推搪的理由。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臺灣的經濟、民生問題已經離不開大陸。大陸可打出的牌也更多了,不論對岸是黨政分開還是合一。(宋小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