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8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17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結束。相對于以往歷次會議,本次峰會最大亮點就是“金磚四國峰會”在隨后舉行。參會國元首都盡力避免“同盟化”傾向,但這一系列峰會還是凸顯東道國俄羅斯謀求建立“影子同盟”的思維——試圖聯合新興力量,向世界新秩序“建言出力”。
文章摘錄如下:
16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結束。相對于以往歷次會議,本次峰會的最大亮點就是“金磚四國峰會”在隨后舉行。雖然參會國元首都盡力避免“同盟化”傾向,但這一系列峰會還是凸顯了東道國俄羅斯謀求建立“影子同盟”的思維——試圖聯合新興力量,向世界新秩序“建言出力”。
早在上世紀中葉,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言論光照下,蘇聯出于戰略目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等東歐國家同盟,團結一致向西方世界叫板。然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一同盟瓦解,盟友們開始親西方。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也沒有全身進入西方的同盟體系。以八國集團(G8)為例,多年來俄羅斯在這一集團中的發言權實際上很有限。并且,俄羅斯遲遲未能被世界貿易組織(WTO)接納,而是游離于世界大市場的邊緣,在很多國際事務中顯得勢單力孤。
因此,俄羅斯一直期望獨聯體成為自己可影響的范圍,不料該組織內不少國家卻同床異夢。而且,由于多數國家的國力有限,獨聯體也很難在國際舞臺發揮較大作用。
尋找更有力量的“盟友”,就成了俄羅斯部分政治家的一個目標。早在1990年代普里馬科夫總理任上,俄方就提出了俄中印三角的構想,期望這三個大國聯手,掌握更大話語權。但是,俄方的這一設想多年來只停留于理論層面,目前有年度的三方、二軌會議,并沒能進入外交一線。要形成俄中印三角,中俄、中印、俄印三邊關系都要穩固。
上合組織的建立,把中俄有機地納入了同一戰略框架。但由于該組織的內部機制尚待完善,且由于成員國對如何擴容尚未有統一意見,所以目前并未接納新的正式成員(只是先后接納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為觀察員)。因此,這一組織目前也未達到俄方理想的狀態。
俄羅斯一直在為俄中印三角構想有意無意地創造著機會。2006年7月圣彼得堡八國峰會期間,時任總統普京特別安排了中、俄、印三國領導人會晤,是為一大突破。
此次“金磚四國峰會”,給俄中印三角創造了新的生機,并且還納入了南美大國巴西。只是,“金磚四國”不具備地緣戰略上的共性。
去年5月,“金磚四國”外長在葉卡捷琳堡舉行會談,這是四國官方代表首次獨立的正式會面。2008年,俄總統梅德韋杰夫通過訪問中、巴、印,同三國領導人確定了這次“金磚四國峰會”。
俄羅斯主辦“金磚四國峰會”,不僅是為了見面,更是要嘗試在這樣的國家中尋找共性機制。所謂“共性”,就是這些國家還處在發展中,目前還是國際經濟秩序的學習者而非創造者;日益發展的經濟總量使這些國家的實力日漸增強,并可能相應地產生向舊的世界經濟秩序發出挑戰的雄心。
不過,“金磚四國”與上合組織的多數成員國,由于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其實并不都想塑造成同盟關系,短期內這些國家未必能向舊的國際體系發起攻勢。但當大家坐到一起,召開沒有美國等國參加的會議時,會議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影響力,也是潛力。這一潛力,將成為砝碼,尤其是在全球經濟衰退之際,更可成為增加話語權的契機。(姚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