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21日電 《香港商報》21日刊出署名文章說,香港特區(qū)政府行政長官、禁毒專員、禁毒常務委員會、十八區(qū)區(qū)議會,日前一起開會討論青少年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問題,也就是青少年“濫藥”的問題。政府的高度重視,又進一步說明香港青少年“濫藥”已達到非常嚴重程度,亟需教育和阻嚇雙管齊下。
文章摘錄如下:
香港特區(qū)政府行政長官、禁毒專員、禁毒常務委員會、十八區(qū)區(qū)議會,日前一起開會討論青少年吸食危害精神毒品的問題,也就是青少年“濫藥”的問題。此事可以令人有兩點推論:第一、由行政長官曾蔭權親自出馬,說明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吸食軟性毒品的問題;第二、政府的高度重視,又進一步說明青少年的“濫藥”已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濫藥低齡化令人憂
青少年吸食軟性毒品,主要是精神科藥物,最常見的是俗稱“K仔”的氯胺酮,所以在青少年中流行“索K”之說。其它軟性毒品尚有偽麻黃堿(可制成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搖頭丸等。也有少數(shù)人吸食傳統(tǒng)毒品海洛因及大麻,更有部分青少年因買不起價格高昂的軟性毒品,改為服用價格相對便宜的“止咳水”,因其中含有麻醉作用的可待因或罌粟殼成分。這種方式同樣會上癮,大量服用也同樣對身體健康有危險。
有專家指出,青少年在毒販或“豬朋狗友”的誘導下,往往誤以為軟性毒品“無害”或“沒影響”,結果墮入圈套,泥足深陷,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因吸食過量軟性毒品而喪生。
另一項香港青少年吸食軟性毒品的危險趨向,就是吸食者漸見低齡化。有一項統(tǒng)計顯示,八成以上的吸食者年齡在35歲以下,逾半數(shù)在20歲以下。更驚人的是,內地曾發(fā)現(xiàn)九齡童吸食軟性毒品,香港更“青出于藍”,年紀最小的吸食者只得7歲。
對青少年而言,軟性毒品的陷阱堪稱到處都是,除了娛樂場所如夜總會、卡拉OK、酒吧,還有網(wǎng)吧、非法藥店、不道德的私人診所,甚至學校附近的商店,都有“K仔”、搖頭丸等軟性毒品出售。在商家,這是“富貴險中求”,不惜冒險違法賺錢;在青少年,有可能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但是人生一大污點,而且有可能從此不能自拔,更嚴重的是說不定因吸食過量而送命。
昏倒現(xiàn)象只是冰山一角
軟性毒品為禍香港,近期似乎凸顯其嚴重程度,因為已數(shù)次有學生及青少年因“索K”,在學校昏倒,在公園昏倒,或在其它公共場所昏倒。這“三昏倒”之中,還包括了名校的學生,令社會感到莫大的震驚。
進一步思考,這“三昏倒”實際上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其一,在公眾場所都有青少年因吸食軟性毒品昏倒,那么,在私人場所又如何?私家地方可以“私了”,可以請私家醫(yī)生診治,也就不會成為新聞,甚至不會列入統(tǒng)計數(shù)字。其二,在公眾場所吸毒,可以肯定,不昏倒的比昏倒的必然多出許多倍。以名校那次操場“索K”為例,四女生參與,僅一人昏倒。進一步,她們已多次“索K”,而只是這次有一女生昏倒,說明因吸食軟性毒品而昏倒,確是“冰山一角”。
教育和阻嚇雙管齊下
港府有意由下學年開始,在各中學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抽查驗毒,此事已獲得絕大多數(shù)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的支持。按照構思,若首次尿液檢驗是陽性,會進行覆檢。倘首次證實吸毒,不會下令停學。如再有發(fā)現(xiàn),另作別論,有可能停學及送去戒毒。這是“治病救人”的做法,且相對較為寬松,顧及青少年的前途和人生,筆者百分之百贊同。
全港中小學已經(jīng)開始放暑假,青少年的空镕時間會比較多,上娛樂場所的機會大大增加,與同學、朋友一起玩的次數(shù)亦增多,或者,自己感到悶的情形也會不時出現(xiàn)。總之,受影響或受誘惑而“濫藥”的可能性也就大增。
就“濫藥”角度看,學生放暑假是高危期。學校、老師、社工、家長等,在此期間均應多加注意,多予關心,以防自己的學生或子女誤入歧途,影響一生。
行政長官和禁毒常務委員在這個關鍵時刻特別注意到青少年“濫藥”問題,確實是“父母官”的良好表現(xiàn),應予一贊。筆者希望,在教育和阻嚇(例如學生驗毒)雙管齊下之后,青少年“濫藥”問題可以得到改善。(董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