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1日刊出署名文章認為,美國承諾“盡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也坦然地要求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歷史地看,這是錯失良機后的明智選擇,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地震。
文章摘錄如下:
在剛剛閉幕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敦促美國方面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引起廣泛關注。從中國歷史上曾經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并拒不實行市場經濟,到需要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對于中國傳統政治經濟學領域無疑是一個重大突破,也意味著思想觀念和經濟發展領域的一大變革。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經濟學名詞,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
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認為,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而社會主義只能實行計劃經濟。在這種思想指引下,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學在教育大中小學生的時候,也統一這種觀念。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期,誰要提及中國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或中國應該發展市場法經濟,無疑是“大逆不道”。
中國像一個飽經世故的老者,不斷反復和停滯。鴉片戰爭失敗時,清朝認為自己僅在槍炮、機器、技術上落后,而綱常名教、體制、倫理觀念仍然唯我獨尊。甲午失敗后,認識到體制稍遜,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尚可。五四運動又認為中國一無是處,走向了極端。新中國建國后,向蘇聯學習步入誤區,并以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僵硬地劃分敵我,把丑惡現象都貼上資本主義標簽,好的善的都當作社會主義。
中國等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計劃經濟時候,步入發展誤區。魯迅稱贊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他也說:“我們喝牛奶,只讓它成為發展我們身體的營養,用不著擔心自己會化作一頭牛。”1992年春,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有是經濟手段。”
而今中國終于把改革定性為市場化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同意在15年內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也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至今仍沒有正式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
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關乎產品在反傾銷調查中能否得到公平對待。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會減少貿易爭端,中國的對外貿易就會得到公平的待遇;相反,如果一個國家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進口其產品的國家就會使用甚至濫用反傾銷調查手段。同時,非市場經濟地位也否認中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成果和現狀,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美國一方面享受著中美合作帶來的成果,一方面又顧及多多不愿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低迷的情況下,中美兩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基本國情、發展階段、歷史責任和能力大小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同時也存在著加強對話與合作的條件、共同意愿、共同需要和廣泛的基礎,理應有責任不斷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為世界經濟的整體復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美國承諾“盡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也坦然地要求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是錯失良機后的明智選擇,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地震。(王錦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