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 臺灣《聯合報》31日刊文說,隨著兩岸關系快速發展,香港被“邊緣化”的說法甚囂塵上。但臺港互動這半年內其實更趨活絡。兩岸融冰雖使香港的中轉位置退化,但臺港兩地扮演中國邁向現代化的輻輳角色仍然存在,交流也依然有更多共同語言。
文章摘錄如下:
臺灣八八水災,北京的救援政策更顯靈活,民間也更具暖意,直將香港的關懷比了下去了。近來流行的“香港被邊緣化”的議論,是否再度被驗證?
香港除了演藝界義演籌款較受矚目,特區政府等到北京宣布捐款后兩天才跟進,從捐款數字及社會動員力觀察,香港對臺捐助熱情遠不及對大陸天災的捐助。有評論說這是基于“政治得益”,未免以偏概全。歷史關系不同,香港民間對臺灣的同胞感情不及對大陸來得直接,是更根本原因。
隨著兩岸關系快速發展,香港被“邊緣化”的說法甚囂塵上。港府涉臺政策仍謹慎,但臺港互動這半年內其實更趨活絡,港方重要專業團體像律師會、政商人士包括各派政黨都更積極與臺聯系。
相對地,赴港訪問的臺灣縣市首長也絡繹于途。半年內,胡志強、朱立倫、郝龍斌、周錫瑋訪港相繼獲安排與特首曾蔭權會面,并在旅游、招商等方面取得成果。
香港對臺灣的作用,借“駐港代表”平路的說法;一是“杠桿”作用,國際化的香港有助臺灣自省發展方向。如郝龍斌在港宣傳聽奧,或臺北縣考察香港郵輪港,也有助臺灣檢視自我的海島屬性,皆是如此。二是“支點”說,臺港較對等的交流經驗,可供兩岸城市互動的借鏡。
在發展過程,臺港先后成為不同強權的殖民地,卻在歷史的偶然下成為更接近世界現代文明的前沿。兩岸融冰雖使香港的中轉位置退化,但兩地扮演中國邁向現代化的輻輳角色仍然存在,兩地的交流也依然有更多共同語言。(陳競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