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中國崛起的多方面的不安正在促使很多國家把如何消化中國的崛起當成其首要的戰略考量。在冷戰期間,西方陣營不惜用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各種手段來遏制共產主義陣營。對反映中國價值的中國模式,西方也會如此。這些年來很多國家,無論是美國還是新興國家,都把其戰略目光投向亞洲,和他們“消化”中國的意圖分不開。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模式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也應當看到,這里圍堵中國模式和圍堵中國是很難分開來的。)
但問題是,中國模式能夠被圍堵嗎?從很多方面來看,圍堵中國模式和早些時候西方想圍堵中國的經濟崛起一樣,不會有很大的成效,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
首先,中國和前蘇聯模式不一樣。前蘇聯陣營具有高度意識形態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基本上不再強調意識形態,尤其是和西方意識形態相對抗的意識形態。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各方面向西方學,是最好學的國家,無論是市場經濟還是民主政治,中國都在學。但中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中國沒有全盤照抄西方模式,而是努力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經濟政治制度。這正是中國模式的優越之處:中國不拒絕一切先進的東西,而是把西方和他國成功的經驗融合進自己的模式。這使得中國模式對發展中國家有特別的吸引之處。
中國模式很難被圍堵
正因為中國不是關起門來而是大開國門的情況下打造中國模式的,其模式具有普世性。從亞洲金融危機到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國模式應付危機的能力和有效性,已經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種模式。盡管西方感覺到中國模式對西方模式的沖擊,但只要這種模式對其他國家有吸引力,它是很難被圍堵的。
中國模式不可被圍堵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一貫所奉行的開放政策。在思想層面中國沒有關起門來,同樣在國際關系層面,中國并沒有像前蘇聯那樣建設一個封閉的屬于自己的集團。在國際層面,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組織,努力改革自己不合理的制度和世界接軌。
就是說,中國是在現存世界體系中和他國進行互動的。在區域層面,中國奉行的開放性區域主義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建立了一個共同的互動平臺。和世界各國在同一個平臺上互動使得中國和包括西方在內的國際社會初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在這樣情況下,西方和其他國家就不能夠像往日圍堵蘇聯那樣來圍堵中國。
中國的崛起在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國際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麻煩。西方和一些崛起中的大國視中國為競爭者,尤其在價值層面。和中國本身一樣,一些國家的對華政策方面也經常會伴隨著民族主義情緒。而民族主義情緒則經常會把問題復雜化。
盡管中國不能強求他國來如何理解中國,但中國則可以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除了處理好開放政策、開放型區域主義和國家的戰略利益(這需要另文論述)外,中國主要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建設自己的模式上。模式本身的成功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模式的成功才能證明中國的價值的普世性;也只有當中國的模式具有了普世性,中國模式才具有可持續性。
很顯然,要使得中國模式具有普世性,中國必須繼續學習好的國際經驗。模式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但不是零和游戲。世界經驗會影響中國模式,同樣中國模式也會影響其他模式。模式之間的互相學習、競爭和改進是全球化能夠貢獻給人類社會最寶貴的東西。(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