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6日電 臺灣《旺報》16日刊文說,兩岸關系自馬英九上臺出現歷史性進展又逢難得一見的歷史盛會,由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率領的大陸專家學者訪問團,到臺參與學術研討會。兩岸軍政學界首次就敏感議題公開交流,即便各持立場,絲毫不減理性對話和相互尊重,展現研討會最大意義在于:兩岸即使仍存分歧,但已經站在一起,進行坦誠的交流對話。
文章摘編如下:
上周末,兩岸關系自馬英九上臺出現歷史性進展又逢難得一見的歷史盛會,由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率領的28位大陸專家學者訪問團,在兩岸高層的首肯下,來臺參與“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
兩岸軍政學界首次就臺灣“國際空間”和軍事互信等敏感議題公開交流,即便雙方各持立場,卻絲毫不減其理性對話和相互尊重,展現本次研討會的最大意義在于:兩岸即使仍存分歧,但我們已經站在一起,進行坦誠的交流對話。
本次研討會以“借鏡、創新、傳承、前瞻”為主題,四個研討小組其中以“綜合”組所探討的“兩岸涉外事務和促進兩岸安全事務交流”等議題最受矚目,因為兩岸民間學術團體早就對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大量交流,并累積一定的共識,唯獨涉外和軍事等敏感領域始終裹足不前,從未有過正面對話。在人員生疏、默契不足的情況下,兩岸主事者敢于嘗試,派出具有代表性的陣容,對上述敏感議題先行對話,誠如鄭必堅所說,“我們一起辦了一件大事情”,其開創性意義將加載史冊。
這次盛會確實得來不易。有人統計,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先后發生6531次戰爭,可為年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尤其近百年來,中國飽受列強侵略和內戰消耗,國衰民疲,直到近30年中國大陸和兩岸關系才真正處于未戰狀態,得以各自摸索發展道路,始有今日的局面。期間若發生任何一場戰爭,后果都難以想象,中國和平崛起不可能推動,兩岸關系也不可能進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在分組討論現場,我們親耳聽到大陸與會代表、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原主任李際均說,他大半輩子研究戰爭,今天竟以學術交流方式“登陸”臺灣,實屬難料。面對當前兩岸關系大幅改善,他看到兩岸之間存在以“非戰爭手段”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兩年前此話從解放軍高層口中說出,簡直不可思議。來臺研討的大陸學者如吳建民和馬振崗等,先后出任駐法和駐英大使,他們在任內與臺方“駐歐代表”“誓不兩立”,如今卻能共聚一堂探討問題,兩年前這也是天方夜譚。
不可否認,兩天的會期當中,兩岸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把顧忌降到最低。馬英九“執政”以來,于“九二共識”、“外交休兵”、反對“法理臺獨”等問題上表達善意與誠意。大陸“個案處理”臺灣“國際空間”,釋出經濟利多。如何抓住臺灣民眾的心理意識,還需要不懈地下功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