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7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劉順妮日前建議加快“中華龍”申遺,建造華人永久精神家園。歐聯網今日報道,對此,意大利歐聯通訊社3月7日發表評論員文章說,是一種務實的做法。但是,除了關注龍文化之外,對獅文化的關注與保護也應不可缺少。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舞龍舞獅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開展弘揚龍文化宣傳活動,對于提高民族形象是極其有意義的。這些不僅需要我們國人自發地支持,還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與投資。文化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資與建設的工程。
評論原文如下:
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副市長劉順妮建議,加快“中華龍”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中國龍文化的保護,為世界華人建造了一座永久的精神家園。
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縱觀5000多年文明史,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和中國文化的象征。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炎黃子孫激動、奮發、自豪。
龍是最高尚、神圣、巨擘的象征,是神的化身,它可為人間遍灑甘露,消災降福,帶來社會安定和高貴繁榮。因此,舞龍早已成為中華大地和海外華人節日慶典,會景巡游務必演出的節目。象征華夏民族精神的舞龍,氣勢恢弘磅礴,雄渾豪壯,廣于流傳。
與舞龍同樣受到炎黃子孫青睞的還有舞獅。獅子代表正義,化戾氣為平和,驅魔避邪。象征著高尚、吉利和巨擘!它和龍一樣是炎黃子孫崇敬的一種神獸!因而也和舞龍一樣很早就出而今了民間節慶的日子里!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沒有獅子出產,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的舞獅起源于什么時代,則無從稽考。有說是東漢時代從波斯傳入,這種動物很得皇帝喜愛,于是就有獅子的塑像、畫像、造像等出現,進而舞獅為戲。
舞龍舞獅在中國,原是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民間傳統文體活動。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其形式、種類繁多,風格、流派異彩紛呈。在近代,龍獅運動更是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到世界各地,并為僑居地原居民所喜歡。可以說,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龍舞獅活動,舞龍舞獅已成為凝聚龍的傳人的一股巨大力量。
現在,不僅僅是華人,就連“老外”也熱衷于舞龍舞獅表演。在西方人看來,舞龍、舞獅是中國的人文和體育的集中體現。例如,舞獅表演中那些“奮起”、“疑進”、“抓癢”、“發威”等神態就表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勤奮、樂觀的精神。龍獅運動正在逐步普及開來,為世界人民所喜歡和接納,發揮著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
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在2009年12月舉行的全球華人中華才藝(龍獅)大賽上表示,龍獅文化是中國理念和體育精神的重要體現,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舉辦龍獅大賽等活動可以加深華人華僑駐在國人民、政府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間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希望“龍的傳人”成為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增進世界各國人民有益的紐帶和橋梁,讓中華文化在全世界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今年的“兩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展望2010年主要任務時,首次提出支持僑胞傳承中華文化。
如果說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那么舞龍舞獅應當算作是最經典的龍的文化之一。作為騰飛中的大中華,龍的精神無疑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們每個國人都應當將這種精神銘記在心,我們的龍文化更需要世代傳承、弘揚下去,永不遺失。
中華文化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紐帶。只有中華文化才使鄉情、親情、友情在海外華人中間長存。中華文化能在海外長存,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長期努力做出的重要貢獻。傳承中華文化,讓海外華人留住中華文化的“根”,是海內外同胞共同的光榮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劉順妮建議加快“中華龍”申遺,建造華人永久精神家園,是一種務實的做法。但是,除了關注龍文化之外,對獅文化的關注與保護也應不可缺少。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舞龍舞獅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開展弘揚龍文化宣傳活動,對于提高民族形象是極其有意義的。這些不僅需要我們國人自發地支持,還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與投資。文化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資與建設的工程。(金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