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6日電 香港《明報》16日刊出署名歐陽五的文章說,文化與精神層面問題,是兩會未受足夠關注的亮點之一。內地社會日益開放多元,無疑是進步,但各種思潮泥沙俱下,社會核心價值備受沖擊,怪象屢見不鮮,深層次上都與文化與道德取向有關。在此背景下來研讀溫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的答問,也許會更有意味。
文章摘編如下:
全國人大、政協會議14日落下帷幕。比起外界頗為關注的經濟問題,筆者倒更關注文化與精神層面的問題,這也是這次“兩會”未受到足夠關注的亮點之一——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單獨章節突出強調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
溫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沒有先進文化的發展,沒有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
這段論述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于“文化力量”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視。然而,各級政府及官員乃至社會輿論對此則未必認識深刻。前些年在內地頗為流行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就充分說明了對文化的歧視與誤解。
屢受批評的央視春晚,或可作為文化走入歧途的一個例證。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就有全國政協常委批評說,春晚在傳播低俗文化中起了“壞的作用”,使中國的文化慢慢地走偏了。
對文化低俗化的憂慮,不僅來自“兩會”上的代表委員,有網友也批評說:侯寶林之所以成為大師,是他把相聲藝術從地攤升華到舞臺,而趙本山“把舞臺變成了地攤”。央視春晚宣揚“地攤文化”還“自以為通俗”。
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僅僅在此。文化走偏與道德問題正在成為內地社會一個深層的危機,如若不能控制與扭轉,其危害將遠遠大于一場經濟或金融危機。同樣在日前的“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痛陳學術腐敗已演變成“癌癥”,疾呼:“已經到了需要全國一起來整頓學風的時候了”。還有委員指出教師節已經變味,“已演化為學生的送禮節、老師的收禮節”。
毋庸置疑,內地社會正在變得愈來愈開放、多元,這無疑是社會的進步。但在這同時,各種思潮也是泥沙俱下,社會核心價值備受沖擊,于是各種社會怪象也就屢見不鮮:
丑態百出的女子,能夠成為網絡紅人;扭捏作態的娘娘腔,竟能一夜走紅;電影《三槍拍案驚奇》惡評如潮,卻換來不俗票房;陶然居老總嚴琦在“兩會”上建議“關閉所有社會網吧”引來網民狂批,陶然居品牌卻因此增值5個億……。
有如此多的這樣的迷局,不能不說有一些病態。而在深層次上,都與文化與道德的取向有關。在這樣的背景下來研讀溫總在“兩會”記者會上的答問,也許會更有意味:“一個正確的經濟學同高尚的倫理學是不可分離的。中國的現代化絕不僅僅指經濟的發達,它還應該包括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道德的力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