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加拿大《星島日報》當地時間8日刊出社論《且看中美博弈人民幣能否達致雙贏》說,美國財長蓋特納突訪北京,令國際社會對于人民幣匯率走向產生強烈關注。從中美最高層連日來的動作看,似乎兩國都明白協商解決比角力爭持有利。如果中美能夠理性解決問題,共同創造互相有利的解決方案,自然有機會可以化危為機。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財長蓋特納八日突然飛到北京,九日與主理金融業務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會面。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下周訪美前的這一特別安排,令國際社會對于人民幣匯率的走向產生強烈關注。
此前,蓋特納曾經宣布推遲向國會提交原定四月十五日公布的主要貿易國的經濟和匯率政策情況報告。理由是美國未來三個月,將跟有關各方舉行一系列非常重要的高層會議,對落實相關政策、促進一個更加穩健、可持續和平衡的世界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蓋特納對押后匯率報告的解釋,明顯只是表面理由。在宣布之前,胡錦濤與奧巴馬親自通電話,相信才是真正原因。匯率問題被視為中美兩國經濟上首要議題之一,最近美國朝野指“中國操控匯率”之聲迭起,兩國元首能夠直接商談,事前應該做了大量工夫。
蓋特納在宣布推遲報告前又曾經表示,有信心中國政府將意識到令人民幣更具彈性符合中國利益,而且中國表示過將允許人民幣進入更靈活的體系。這個信號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希望給北京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人民幣升值,從而令人猜測中國是否有意對人民幣匯價政策作適當調整。
有了日本匯率大幅升值導致經濟長期不振的經驗,中國對升值始終保持高度戒心,加上中國屬于主權國家,在匯率上有自主權利。假如美國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勢掀起強烈的摩擦糾紛,造成雙輸之局。現在美國押后報告,固然是留有后招,看看中國提出什么條件,同時也避免實時觸發沖突,是符合雙方利益的理性行為。
中美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經過最近一輪博弈后,美國政府決定推遲是否把中國列作“貨幣匯率操控國”,令緊張氣氛稍為降溫。但要有效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仍要從匯率以外著手。正如美資大行有分析家指出,美國對外出現貿易赤字,是普遍現象。這是源于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造成經濟依賴消費帶動。但同時不可忽略的是,美國企業相當全球化,不少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經營,賺取龐大收益,同時又再重投當地,擴大投資,但這些非貿易收益未必在貿易數字上反映。若計及美國在全球的資產,數字相當驚人。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后,提出要重建美國出口,同時又呼吁美國人增加儲蓄。奧巴馬的觀點符合基本的經濟邏輯,假如能成功達致目標,當然可以大大改善美國財政狀況。然而,由奢入儉難,加上在金融海嘯后,政府要致力催谷經濟,要削減開支談何容易。至于美國要增加出口,廉價產品固然難起作用,要出口高新產品,又有政治軍事上的考慮,加上美國企業在全球生產,怎樣挑選合適產品出口,不是中國方面的單一問題,相信也是未來中美兩國談判的重點。
對于糾正中美貿易逆差,中國提出過不同觀點,包括加快提高薪資、刺激內部需求,這些方案有助改善民生,同時創造市場,比起打貿易戰正面得多,效果也較易浮現。問題是,美國的經濟議題已夾雜政治考慮,就算是合理的方案,也不保證會為政客接受。
從中美最高層連日來的動作看,似乎兩國都明白協商解決比角力爭持有利。如果中美能夠理性解決問題,共同創造互相有利的解決方案,自然有機會可以化危為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