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車子在英倫三島上跑,是一種享受。如果說,在倫敦市區(qū)開車,好像是在迷宮里摸索,尋尋覓覓,使你經(jīng)歷緊張和刺激;那么,飛馳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就如同展翅藍天,給你一種博擊和奮發(fā)的勁頭;而當你來到茂林深處或田野草坪之間,驅車行駛在低矮樹墻環(huán)護著的B級公路上時,曲徑通幽,又好像游弋在涓涓小溪之中,讓你感到歡快和愜意。
英國的公路建設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羅馬人占領時期。在公元初年,羅馬人為了加強統(tǒng)治,修建了一系列以兵營為主的城鎮(zhèn),并修筑了許多條連接這些城鎮(zhèn)的道路。這些道路的質(zhì)量很好,使用了很多世紀,有的已演變成現(xiàn)代的公路。如華特靈大道(Watling Street),西起切斯特,途徑倫敦,東至多佛,成為當時貫穿英格蘭南北的干線。在資本主義制度逐步代替封建制度的17世紀,公路交通得到進一步發(fā)展。1663年,劍橋地區(qū)修筑了第一條收費公路。此例一開,遂成風氣,極有力地推動了公路建設。到了18世紀后期,在英倫三島上,公路已四通八達。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崛起,筑路工藝得到改良。18世紀末,蘇格蘭盲人工程師約翰•麥卡登發(fā)明了用柏油碎石筑路的技術,提高了公路的質(zhì)量,使得公路可以全天候通行,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由愛丁堡到倫敦,過去馬車要走14天,在新修的公路上僅需40小時。1959年,英國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M1公路的倫敦到伯明翰段)。接著,在以后的十幾年中,逐步建成了一個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現(xiàn)代公路網(wǎng),F(xiàn)在,由愛丁堡到倫敦,開汽車只要5—6個小時。
車在英倫行,宛如進入了一個巨大的網(wǎng)絡。從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到蘇格蘭、北威爾士的最偏僻的山村;從城市間、城市中的主要干線到延伸至每一座樓房、每一棟農(nóng)舍前的小路,公路把所有的家庭、整個社會都聯(lián)系了起來。在英國,開車出門,必須帶上地圖。英國的旅行交通圖種類繁多,印制精細。有不同比例的全國地圖,有每個市鎮(zhèn)自己的地圖。這些地圖細致到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筑,一圖在手,按圖索驥,沒有找不到的地方。而如果沒有地圖指路,那麻煩就大了。在那密如蛛網(wǎng)的公路上,隨時都有可能迷途難返。
剛到倫敦不久,有一次下班后,夫人陪我出去練車。因為天黑得早,為爭取時間,急忙上路,忘記了帶地圖。但是想到原路去原路回,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可是開出去不久,就發(fā)現(xiàn)不對了。倫敦的路不像北京的路,不用說達不到橫平豎直,就是怎么來怎么回也不行。有很多路是單行線,有來無回;還有的路,看似直路,在不知不覺中說不定就轉到了其它什么地方。所以,當天越來越黑、越走越遠的時候,我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事后才知道,當時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倫敦的東北面,所以當問到位于倫敦西部的我們的入地時,許多被問者不知其所在。沒辦法,我們到了一個加油站,在那里找到地圖,才算確定了方位。正巧有一位熟悉路的好心人,耐心地依照地圖,為我們把回家的走法一條一條地寫了出來,一共寫了十幾條。把在哪個轉盤拐彎,哪個路口直行,由幾號公路轉入幾號公路,寫得明明白白。我們倆就這樣照計而行,好不容易才找回家。從此以后,出門帶地圖,成了我們必須記住的事。
在英國的公路上跑,你會感覺到,英國人真是像織錦繡花一樣來對待每一條公路的。每一個轉彎,每一個出入口,以至每一個路標、每一個指示燈都是精心設計的,而且還在不斷地改進。一會兒這段路上加了一個信號燈,一會兒那條街上更新了路標。在高速公路上,平直的段比較少,彎路比較多。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直行過長,造成司機視覺疲勞。我第一次去劍橋大學,走著走著,突然感覺車胎與路面磨擦,發(fā)出異樣的聲響。停下車來一看,原來是由于路面明顯粗糙造成的,而且路面的顏色也被涂成了淺綠色,與一般路段不同;貋硪粏,大家告訴我,這是常有的事,路一平直,就會在路面上做一些文章,提醒司機注意。另外,路面的修筑還有很多其他講究,比如,在彎路上,路面根據(jù)彎度大小和行駛方向稍有傾斜。開車經(jīng)過時,只要輕輕撥動方向盤,車子就依勢而動,順勢而下,使你感覺人與車、車與路,渾然一體。英國雨多,道路有很好的排水功能,經(jīng)常是暴雨剛過,彩虹在天,而路面已經(jīng)干了。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志清晰明確,一目了然。只要有路,哪怕是深山老林之中,交通標志都是一般無二的,絕不因人跡罕至,而有些許的馬虎。另外,路修得勤,也是一絕。我在英國三年多,只要開車出門,總能看到有的地方在修路——先閃入眼簾的是多少米之外正在施工的標牌,然后就能看到身著色彩明顯的工裝的修路工人,接著就該是小心翼翼地駛過人少機器多的工地了?赡芤呀(jīng)沒有什么新路可修了,只剩下不停的維護。
英國的公路上有著良好的服務,在高速公路上,每隔20公里左右就有一個服務中心(Service),不但有加油、修理、洗車的設施,而且有商場、餐廳、旅館,有的還有小型游樂場等。如此寬敞宜人、設施優(yōu)越的服務中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歐洲大陸以至美國的這種服務中心都沒有那樣好的設施。同時,在公路上,還有一個機動服務系統(tǒng)。車子壞在路上,打個電話,修車公司就來了,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拖走。一個夏天的午后,在由倫敦去曼徹斯特的高速公路上,我們車子的一個轱轤爆了胎,趕快打電話給AA(英國最大的一家修車公司)。不到一個小時,修理車就來了,順利地換了胎,沒耽誤當晚在曼城的活動。
英國人開車是很文明的,和處處相同的交通標志一樣,人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認真勁兒,也是一樣的。我經(jīng)?吹,在附近沒有一輛來往車輛、空空蕩蕩的路口上,前面的車孤零零地停在那里,安靜地等待綠燈;我也常看到,在擁擠的下班時間,公路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長長的車隊。雖然車窗里的臉是焦急的,但沒有人用車輪子搗亂車隊的秩序,把自己的車子夾在兩隊之間,使三條車道變成四條或五條;更沒有幾十輛車在路口堵作一團,任紅綠燈交錯閃爍,相向而對的車頭一動不動的“壯觀”景象。
在英國,很少聽到汽車喇叭聲,因為鳴笛是十分不禮貌的,除非是必須提醒對方或表示強烈不滿,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英國人不按喇叭。有一次在牛津,我誤入了一個學院的停車場,在退出時,我沒有注意到后面尾隨進來一輛車。我的車子剛一啟動,車后忽然響起了喇叭,我急忙剎車,免去了一次事故。如果在路上出現(xiàn)了笛聲大作的情況,那肯定是出事了。但也有例外,除夕夜,當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街道上的汽車都按響喇叭,互致祝賀。比鳴笛示意用的更多的是閃燈和揮手,在允許你并道時,允許你插入等車的長隊時,迎面錯車、停下來示意你先行時,一般是閃燈示意;而表示感謝,則經(jīng)常是在后視鏡前揮揮手或是閃閃大燈。道路無言,汽車不語,如同在擦肩而過時經(jīng)常輕聲說著的“借光”、“對不起”、“謝謝”一樣,從一閃燈、一揮手之中,傳遞著一個個信息,使你經(jīng)歷一次次溫暖的人際交流。
記得前年圣誕節(jié)的清晨,我在一位同事的陪伴下,在大雨滂沱之中練車。路上車很少,而奇怪的是,迎面過來的車都向我們閃燈。一檢查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車燈沒有打開,雖然天已經(jīng)亮了,但雨大,能見度低,應該開車燈。閃燈,是在提醒我們注意。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透過厚厚的雨幕,路上車燈一閃一閃的情景,那柔美的燈光,傳達著多少溫馨的曖意!開著車子在英倫三島上跑,真是一種享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