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9日,數萬名抗議者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抗議亞利桑那州通過全美最嚴苛的反非法移民法案,兩個月后,該法案將正式生效。這是該法案通過以來,鳳凰城舉行的最大規模的抗議游行。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當地時間5月29日,數萬名抗議者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抗議亞利桑那州通過全美最嚴苛的反非法移民法案。新移民法案引起的不僅是人群的示威,還有人言的圍剿。
嚴苛在何處?
即將在7月29日生效的SB1070法案何以被稱為“最嚴苛的移民法”?根據法案,非法移民被定性為“違法犯罪”,其次授權警察盤查“有理由懷疑”是非法移民的人。據了解,之前的美國大多數州的法律不要求警察詢問別人的移民身份,許多警局禁止警察盤問移民身份情況。只有在某些人違反其法律之后,警察才能檢查其移民身份。
此外法案還規定對雇用非法移民做散工或者運送非法移民的人嚴加制裁。法案無疑顯現出“輕”移民、“重”警察。任何不是美國白裔的人都將可能成為盤查的對象。
法案中牽涉的利益主角——移民也因此開始“惴惴不安”。墨西哥移民塞拉諾是一個卡車司機,每周有兩三次機會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小城諾加利斯。小城靠近墨西哥邊境。盡管自己已取得了美國公民身份,但他依然心有余悸,因為他沒有典型的美國白人面孔。他說:“我們是墨西哥后裔,現在擔心的是,如果開車途中找個地方吃午餐的話,會不會被警察攔住盤問?”
自亞利桑那州通過SB1070法案,美國其他州也紛紛打出“移民牌”。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白丁菲德已經提出議案,允許警察截查移民身份及在無逮捕令的情況下逮捕懷疑是非法移民的人。非法移民問題不像西南邊境各州一樣嚴重的密歇根也緊隨其后,該州議員正在擬定類似草案。據了解密歇根州由于毗鄰加拿大邊界,聯邦邊境官員也對其給予足夠重視。在2009年,他們就安置了11個監視攝像機在邊界的圣克萊爾河,監視非法移民偷渡。
各方質疑四起
“送給我,你那些疲乏的和貧困的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遺棄的可憐的人群,你那無家可歸飽經風波的人們。一齊送給我,我站在金門口,高舉自由的燈火。”這是鐫刻在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基座上的詩。它和自由女神像一樣象征著“自由”、“平等”,也是歡迎新移民的一個標志。SB1070法案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將詩中讓移民憧憬的“自由呼吸”、“有家可歸”的景象炸得粉碎,并遭到各方的質疑,這場本“燒”在亞利桑那州的火“引爆”了美國各界的激辯。
有分析認為,“最嚴苛移民法”的通過突然制造了一個“危險的和不可接受的”現狀:“有理由的懷疑”無疑將放大了警察的權力,亞利桑那州可能會變成“警察的國度”。新法案針對的是無證移民,尤其是拉丁裔社區,讓法案看起來是強行的種族分類。
美洲人權觀察組織主席何塞·米蓋爾將這一法案斥為“法律上的離經叛道”。墨西哥國家人權委員會發表公報稱:“依據《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任何人都享有不受歧視的最基本權利,不論其種族、膚色、性別、政治信仰、國別、出身等。”
舊金山灣區的民選官員和民權倡導者稱,雖然目前在亞利桑那州通過的新法案是針對無證移民,尤其是拉丁裔社區,但是亞裔同胞不能采取事不關己的旁觀態度。
面對“州外”的“嘩然之聲”,移民法案的“創始人”亞利桑那州參議員洛賽斯·皮亞斯也給出了說法:假設不嚴格限制非法移民,亞利桑那州將成為非法移民的天堂,毒品走私、治安犯罪等嚴重違法行為就會泛濫成災。他說:“我相信手銬是好工具,要把它戴在該戴的人的手上。”這當然也極好地解釋了亞利桑那州居民對新法案近七成的支持率。
華人發聲表態
旨在為打擊亞利桑那州非法移民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卻反被輿論圍剿的SB1070法案,成為移民的隱痛,在美華人在這風口浪尖,也紛紛發聲。
華人職工會李華表示,新法案把無身份勞工當作罪犯,是違反人權的。亞利桑那州之所以通過如此嚴厲的法律,原因之一是該州一向對移民不友善,二是政客有為自己拉票之嫌。
紐約僑領黃克鏘表示,這是一個不文明的法律。他說:“首先,這個法案違背了美國的立國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法律本身帶有種族偏見,會使得本來就有的種族偏見更嚴重。”
華裔學生馬艾琳表示,亞利桑那州歧視移民的法律允許警察擅自抓捕任何他們認為可疑的非法移民,看上去有些像二戰納粹德國僅憑口音和面孔就可以隨意逮捕任何一個猶太人一樣。
《僑報》在社論中稱,該法案排外仇外,既是美國的恥辱,也是對民權的挑戰,更是罔顧美國本是一個具備多元化特質的移民國度,成為在移民法領域內藐視聯邦、在一個州制造苛法嚴律的極壞典型,并足以影響全美國移民改革的內涵與進程。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會學教授南希·福納說,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對移民愛恨交加。“一方面,美國在許多方面歡迎移民,但另一方面,我們有著排外主義和仇外的歷史,美國人并非總是張開雙臂歡迎移民。”現在看來,關于非法移民的“嚴打”是瞄準了靶心還是傷及無辜還不可定論。(楊子巖 朱婧)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