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倫敦老華埠新故事:從我是香港人到中國人
        2009年09月09日 01: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當地時間8月18日,倫敦唐人街數百名演員和觀眾共同參與為臺灣災區舉行的募捐義演活動。 中新社發 魏群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倫敦九月八日電 題:倫敦老華埠的新故事

          中新社記者 魏群

          四川的水煮魚,湖南的臘味合蒸,新疆的羊肉串,超市里甚至還有老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在倫敦華埠生活了幾十年的老華人們,眼見著越來越多的新菜品沖擊了廣式酒樓大一統的原有格局,耳聽著帶有天南海北口音的普通話改變了粵語的獨有地位,更見證著伴隨新中國國力的強大,這里發生的一個個新故事。

          從“我是香港人”到“我是中國人”

          溯源倫敦華埠,最早于十九世紀末期出現在東倫敦蘭豪斯一帶,是由來自中國的海員逐漸聚居而成,因二戰時期的轟炸及城市改造而衰落后,華埠西移至爵祿街。這里處于倫敦核心地區,毗鄰王宮、大英博物館、國會大廈等名勝,周邊戲院、娛樂城林立,在全世界的唐人街中,位置都當屬得天獨厚。

          來這里的中國人,起初主要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來自新界的香港人,靠經營餐館謀生。在中國打開國門后,這里中國人的來源地日益豐富。而伴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中英關系不斷改善,讓這里華人感到變化最明顯的是身份的認同。

          在中國大陸和英國都有生意的全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李文興對記者說,以前有英國人問他來自哪里,他會說“來自香港”,但現在他會說“來自中國”。如今說自己是中國人,感覺背后的支撐力會更強大,有時甚至辦事都更方便。

          格林威治中文學校校長陳雪女士,在唐人街給記者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故事。二十年前她到郵局給香港的親屬寄信,因信封上除英文外還寫有漢字,郵局的英國工作人員拒絕寄出,說不懂她寫的是什么。如今她再去寄信,郵局工作人員看到寫有中英文的信封,會笑著對她說:“我真希望我的漢語能像你的英語那么好。”

          陳雪說,從這個小事上我就感覺到,中國人的地位跟以前相比大不相同了。

          從獨營餐飲到百業興盛

          如今走在倫敦華埠干凈整潔的街道上,除了各種風味的中餐館,律師行、會計師樓、旅游公司、中國超市、中醫診所藥房的招牌隨處可見。

          在倫敦生活了幾十年的老華人單聲對記者說,早年間華埠只有幾家中餐館,經常有英國人吃“霸王餐”——吃完不給錢,英國警察也不管,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甚至有身份的中國人都不愿去那里。那時哪能想到如今的繁盛景象。

          在這里從事律師行業的李貞駒女士,稱自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者。她現在很大一部分業務,是幫助來倫敦的中國公司進行投資咨詢、辦理執照等事務,每年都在中英之間飛來飛去。此外,為留學生、移民辦理法律咨詢等,也是其重要業務之一。她對記者說,自己的父輩來自香港新界,在這里靠開外賣店謀生。到了她這一代,所從事的職業已發生了難以想象的變化,而中國的發展給自己的事業創造了機會。

          如今英國已是歐盟對華最大投資國,也是第三大對華貿易國,雙方商務、文化往來頻繁,而每年還有兩萬多中國學子來英求學,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為華埠的商家們創造了商機,也使華埠業態變得日益多樣化。

          從手寫墻報到華媒競爭

          倫敦華埠的老華人們如今還操著一口粵語,在他們年輕的時代,不要說普通話,即使英語也用處不大,餐館里來了英國客人,按菜譜上的菜品號碼點菜即可。

          如今,各種口音的普通話在這里隨處可聞,餐館里的侍應生不斷變換著英語、粵語、普通話,招呼著八方來客。如果一個人普通話不好,可能會向來自中國大陸的客人表示歉意。

          在華埠街頭,數家華文報紙進行著激烈的競爭,來自中國大陸的各種新聞占據著重要版面。讀者關注著遠在萬里之外中國大陸的動態,不僅因為那里是他們的祖籍國,還因為那里的發展變化都可能與他們手頭的生意直接相關。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之事。

          早年間在東倫敦的老華埠,華人們只能通過墻上的手寫傳單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華埠西遷后,人們看到的也只是從香港空運來的每周新聞匯編;如今,各種華文日報、周報、雜志隨處可見,其中既有本地出版的,也有來自香港、大陸的。

          十幾年前由大陸來此留學的薛平,從經營照片洗印起家,數年前創辦《華商報》,如今盈利頗豐。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這里,支撐起更多的服務行業,也使各種信息充滿了薛平的報紙廣告版面。

          面對新華埠的繁鬧喧囂,有些老華人依舊留戀早年間舊華埠的恬淡安寧。這就如同身處高樓林立之中的老北京,會不時回味當初四合院里的閑適生活。但來自天南海北的新生代,卻喜歡游人如織、時尚靚麗的新華埠,在這里每天都在發生的新故事中,他們已成為主角。

          ----- 華人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片在线观看天堂 | 亚洲精品福利aV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精品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第一页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