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世界各國近日出版的華文報刊,華人在居住國踴躍參政的消息撲面而至,令人耳目一新。這與以往只顧埋頭賺錢、對政治不太熱情的傳統相比,判若兩代。
華人參政,在歐美稱得上異軍突起。在加拿大,不僅省級議會有華人議員,而且在聯邦議會也有華人身影。在美國,庫比蒂諾市12月5日再度刷新華人參政歷史,胡宜蘭宣誓就任市長,而另一位華人郭樹培宣誓就任副市長,這成為北加州城市中第一次正副市長均由華裔第一代移民出任。
對此,1995年當選庫市議員,開華人在南灣從政先河的前市長張錫宏到場祝賀,肯定華裔議員、官員的為民服務精神,鼓勵后人“一棒接一棒”。在法國,下屆總統選舉將在明年四五月間舉行。選戰尚未打響,選民登記已開始,引人注目的是,旅法華人已躍躍欲試。在英國,今年9月,華人自由民主黨宣布成立。華人政黨同當地地區華人社團一起促進華人融入英國社會。
面對歐美華人新一波參政熱,旅法華人黃美娜稱:“提升華人社會地位比賺錢更重要!边@話一針見血說出華人在海外繁衍的最大問題。
成千上萬華人懷著善良的愿望在外揮灑汗水,對辛苦換來的積蓄,不少人想匯回家鄉置點產業、安度晚年。因此,把在當地參選看作是惹是非,寧可“閉門自富”也不肯享受與僑居國公眾一樣的政治待遇。然而,許多事實證明,“閉門自富”并沒有得到善報。
加拿大歷史上針對華人的人頭稅能說明不少問題。盡管誰都知道那是很不公正的法案,盡管加拿大政府換了一屆又一屆,但百余年來都沒有平反。直到今年6月加拿大總理才正式就此向華人道歉。
這一結果是靠一代又一代加拿大華人不屈不撓斗爭,特別是與近年來華人參政此起彼落,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有關。僅今年11月,多倫多地區市級選舉,有44名華裔候選人參選,最終有10人脫穎而出,創出華人參政的新紀錄。
參政是維護當代華人華僑地位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僑居國繁衍生息的保證。其實,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僑居國,經濟與政治密不可分。遠離政治往往是一廂情愿。例如當在僑居國遭遇不測時,就有向誰求助的問題。向當地政府求助,從很多事實來看,效果未必好。這是很多人更原意向華人團體求助的原因之一。假如在當地有華人參政,向其求助效果可能會更好。原因不言自明,除了同胞感情外,參政者懂得當地法律,人脈關系較廣,更能提供有效幫助。
因此,參政是提升華人地位的關鍵步驟,是“硬道理”。
(來源:美國《僑報》 文: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