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節目,記者問頂尖科學家治學的成功之道。一位數學家說: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做學問有些許成就,很容易會以為自己已通透明了,其實多是一知半解,所以要不斷追問到底。
一位知名的生物學家則說:風光背后,百分之九十八實驗都是失敗的,做學問要努力不懈、堅毅不屈。另一位天文學家則說:要永遠保持著尋真求知的熱情,選擇研究課題時,則不應好大喜功,要挑選一些自己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科學家們懇切的分享,聽來平平無奇,而且很熟悉,對了,很多中學老師苦口婆心,都是說這種微言大義的話:“你要努力求學!”“做事要力所能逮!”“要保持學習的興趣啊!”。但人總是不見棺材不流眼淚,老師的勸勉不會聽得入耳,要待坐在你旁那位躲懶討厭自大囂張的同學,考試竟考得比你好,你才會發誓要讀書;要待會考一敗涂地,才驚覺要奮發。
每次聽“成功之道”,那些最具普遍性、適用各年紀各行業的,歸結幾句,其大道理皆離不開“努力”、“堅毅”、“不怕失敗”、“終身學習”等。父母叫年幼子女努力,總當耳邊風;求學時老師再三強調,會被認為是陳腔濫調!俺晒Ω裱浴币鲎灾Z貝爾獎得主或是億萬富豪,人們才會猛然頓悟,內容卻往往仍是“努力堅毅”這等易懂易明的道理。醒覺之時,只嘆已是明日黃花,一切太遲。(摘自香港《大公報》;云家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