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當地時間11月4日贏得美國大選,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圖為奧巴馬當晚在芝加哥慶祝勝利。 中新社發 李靜 攝
|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當地時間11月4日贏得美國大選,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圖為奧巴馬當晚在芝加哥慶祝勝利。 中新社發 李靜 攝
|
奧巴馬成功當選美國新總統,給包括黑人在內的美國少數族裔帶來新的希望。然而,如果要問,美國華裔距離總統寶座還有多遠?答案只能是:越來越近了,卻依然遙不可及。
黑人嫻熟于政治權利爭取
奧巴馬成功當選美國第一任非洲裔總統,不乏個人資質、競選策略、政治環境和民意趨向等各種因素,但更深入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美國社會演變、黑人地位提高的背景。
從19世紀30年代迄今,經過持久而激烈的廢奴運動和民權運動,美國黑人社會地位逐漸提高,各種權利至少實現了形式上的平等。雖然目前種族歧視和其他問題依然沒有完全消除,但黑人大體上已經融入了主流社會。另一方面,黑人人口比例也增至總數的12.38%,成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族裔。
事實上,反種族歧視不僅得到法律保護,而且這種意識在美國人的理念中發生了矯枉過正的效應。華盛頓一名商界朋友曾告訴記者,在招聘過程中,如果一名黑人和一名白人同時應聘,個人條件完全相同,他會選用黑人,因為怕背上種族歧視的名聲。
數百年歷練,對于如何團結族裔力量爭取政治權益,黑人已經嫻熟于心。盡管目前美國參議院黑人議員寥寥可數,但在全國,黑人在各州政府和議會任職者數量逐年增長,其中也不乏政治明星,如現任國務卿賴斯和前任國務卿鮑威爾,均給美國國民留下睿智和專業的印象。
總而言之,隨著黑人選民數量增加、參政意識加強、執政能力成熟并得到認可,黑人政治影響力在美國社會全面提升,為這一族裔問鼎總統寶座鋪平了道路,讓大多數美國人,尤其是白人,認為黑人總統是他們中的一人,也可以作為他們的領導人。
華裔難入美主流社會
相對比而言,華裔還很難說完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也沒有形成和發揮出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其政治領導力尚未得到大多數美國人的關注和認可。
與非洲裔美國人相比,華裔移民美國歷史較晚。像在其他國家一樣,由于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認同感,這里的華裔慣于生活在同一社區。因此,幾乎在各個城市都有唐人街或中國城這類地方,與主流社會的融合度比不上非洲裔和拉美裔。
盡管華裔教育水平、人文素質、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不亞于其他族裔,在各個行業也都有驕人成績和領先人物,但在發揮政治影響力上卻始終曲折而緩慢。盡管華裔人口增長較快,但占總數的比例依然不大,截至2007年只有1.2%。另外,華裔參政意識普遍不高。基于傳統觀念和現實生存的發展需要,華裔在美國大多從事職業化工作,如醫生、律師、會計和工程師等,或者經商,走上仕途的人卻不多。
此外,華裔作為一個整體提出保障自身利益的議題不多,在主流社會沒有形成足夠的共鳴,結成組織發出政治訴求的現象也不多,即便有,也只能在華裔人數眾多的個別州和城市產生影響,不能普及到全國。
最為關鍵的是,華裔文化和價值觀根植于中國,歷史悠久,其中不少地方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這雖然豐富了美國的“大熔爐”文化,但要其與主流文化融為一體,在時間和方式上還存在難度。
華裔總統還只是個期待
盡管如此,令人欣喜的是,華裔在美國的政治作用還是與日俱增。從駱家輝成為華盛頓州州長到趙小蘭擔任布什政府勞工部長,在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國會就職的華人越來越多。在馬里蘭、加利福尼亞和紐約等華人數量眾多的州,不少參眾議員都與華裔社區交往甚密,以便爭取華裔這個重要票倉。
今年總統選舉,給華裔提高政治影響力提供了又一重要機遇。民主、共和兩黨競爭激烈,對少數族裔選民格外重視,展開的拉票活動,吸引了不少以往對政治冷漠的華裔的積極參與。在選舉日前夕,華盛頓地區華裔社區還主動邀請奧巴馬和麥凱恩團隊代表“擺擂”,就華裔選民關心的問題一一作答,給尚未作出決定的人提供權衡參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勝選也有其華裔競選官員的功勞。他的競選團隊幕僚長盧沛寧與奧巴馬在哈佛大學是同窗,也是他競選總統最初的支持和資助者,在長達22個月的競選進程中成為奧巴馬的左膀右臂,將來很有可能進入內閣,擔任高職。
另外,“全美亞太裔支持奧巴馬領袖委員會”也是奧巴馬競選團隊重要組成部分。其共同主席張秀賢將來也有可能在奧巴馬政府內發揮作用。
此前,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奧巴馬能當選美國總統對于少數族裔來說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對華裔來講,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將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都可以有這個期待:我們中間也會有人當選美國總統。”(王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