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當2007年元旦的鐘聲鳴響的時候,眺望大洋彼岸的中國,我們再次發現如下的事實:在歷史發生的現場,繁復的細節或許有些零亂不堪,卻足以見證歷史進程的復雜與個性。而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艱辛與生動,都在這些紛亂的線索之中隱秘抑或跳躍。
在2006年的最后一周,中國軍方公布了它的第五本《國防白皮書》。它以更多的數字,公布了更多的“軍事秘密”,然而這不是新聞。最讓人矚目的是,它首次向世人披露了這個國家武裝力量未來發展的戰略意圖。幾乎與此同時,北京官方承諾,為國際媒體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提供“更大便利”的服務與保障,并第一次公布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新聞發言人名單及新聞發布機構的電話。迄今,中國國務院已有74個部門建立了新聞發布制度。自今年始,國家發改委等9部委將推出由新聞發言人定時發布新聞的制度。官方甚至破天荒地宣稱,中國將把國際媒體視為“建設性合作伙伴”。
2007年,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反壟斷法,將有望走進中國人的生活。物權法將表明,中國法律第一次以平等的地位保護公私財產,強調公民合法財產不容侵犯。勞動合同法則更為關注保護勞動者的權益。被譽為“經濟憲法”的反壟斷法,專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一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為,行政性壟斷的客觀后果與經濟壟斷一樣,顛覆了市場經濟的準則。
前些時候,湖南麻陽縣人大常委會決定將縣政府提交的工業原材料建設籌資辦法不列入會議議程,對一名擬任庭長暫緩任命,對辦理人民代表建議不認真的機構和個人實行通報批評。針對于此,中國媒體指:“人大否決政府提案應成為常態。”
而另一則報道說,時進寒冬,北京中關村街頭,城市管理人員正將剛罰沒的一輛烤紅薯用的三輪車抬上拖車,一位婦女在邊上苦苦哀求:“求求你還給俺吧!”與之相關的背景是,自1999年以來,中國個體工商戶減少650多萬個。北京學者憤怒地說,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是因為中國個體戶正遭遇“嚴苛的政府規制”——苛刻的“準入”制度、煩瑣的審批程序和多如牛毛的行政收費罰款。
上述場景,這些相關的或不相關的歷史細節,都被擺放在一個關注的焦點上:中國民主政治之發展,進步與困頓交織在一起。最典型的事例是,2006年9月24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嫌貪腐被革職審查,他成為11年來繼陳希同之后第二位因涉嫌經濟案件而下臺的政治局委員,由此導致20多位官員和商人先后被查,包括陳良宇的多位親信和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這一案件,在中國官場引發了強烈的震撼。它既是大力肅貪決心的彰顯,也深刻觸及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痛楚。如果權力的品質難以讓公眾信賴,那么民生福祉也難以期待。近30年來,中共在這方面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它一直在改變其執政的方式,持續推進溫和漸進的政治體制改革。
2007年的秋天,中共將召開它的第17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認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較之過往,正在變得逐步走向透明。在梳理那些零亂的歷史細節的時候,我們真切地看到了這個古老而新興的國度在希望與艱辛之中所做的不懈的探索。這些珍貴的歷史細節,將可能決定這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未來的歷史走向。對于中國,我們將一如既往,保持客觀而深入的觀察,也持有直言不諱的批評,也抱有善意理性的期待。因為我們承認這樣的事實,如果沒有進步與困頓的交織,這個國家將一定是了無生氣的。在歷史“破曉”的時刻,我們有幸聆聽到了一個嬰兒的啼哭——中國的成長,正愈來愈變得可以被預期。
(摘自美國《僑報》1月2日社論,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