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二十八日抵香港,將逗留五天。隨同“小鷹號”來港的包括至少四艘軍艦及七千名士兵及工作人員。今次是“小鷹號”退役前最后一次訪港。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
中新網5月4日電 香港《大公報》4日刊登署名余劍鋒文章說,美國目前擁有三艘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小鷹號”及“林肯號”。美向世界顯示軍事實力,喜歡以航母作手段,當某區域需顯示威懾力就會指派某艘航母駛往。同樣道理,在航母的度假消費上也以泊靠港口來顯示對該城市乃至該國的友好尺度。基于這種被世界認作準繩的做法,令三艘航母的動向成為美國與世界各國關系的晴雨表,“尼米茲號”訪港便順理成章被認為是中美之間的解凍行為。
以下是該文摘要:
美國的航空母艦向來都被標上了“政治航母”的符號,香港回歸后,不論哪艘航母訪港,都會被視為美中關系親疏與否的標識,因此,去年“小鷹號”被拒才引出了很多關于中美關系緊張的言論。美國《國際先驅導報》便指出,如果三大航母能夠相繼訪港的話,那么,美國很明顯向世界表示了美中已經進入合作多于對抗的蜜月期,套以目前的局勢,則可以反映臺海局勢相對穩定。
在中美之間涉及以航母顯示關系的主要是臺海問題。臺灣領導人的選舉對于大陸來說,只是一個地區性的選舉而已,但是,對于美國來說,就是它的航母保持太平洋地區控制力的大問題。因此,因應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美國為了表示它的高度關注,經常以這種影響世界視線的“政治航母”手法來說明。去年“小鷹號”事件可以說主要原因就在于臺灣政局正處微妙的大背景下。
“尼米茲號”在臺灣選舉的時候刻意駛向臺海,美國的用意完全坦露無遺。有軍事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中國會視“尼米茲號”的行為不友好,但是,當“尼米茲號”申請訪港時,中國卻沒有表示反對,令它的訪港行程十分順利,這表示了中國在國際關系上已經越來顯示出大度和豁達,也說明中國大陸視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為一種地方性選舉,地方性選舉不應影響中美之間的合作關系。這種新看法和新定位,令中國的國際地位又因此而被輿情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軍事角度考慮,則體現了中國的軍事自信增強,接納方與航母都要面臨被對方“看”得更清楚的風險,盡管如此,一個敢于接納,一個敢于進入,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互動和默契。原本世界對于中國的軍事評估總偏于負面一方,但這次“尼米茲號”訪港,卻明顯扭轉了評論的負面看法,認為中國在與世界接軌上走前了一大步。有評論更認為,以“尼米茲號”為契機,中美雙方的軍事合作或會進入一種新境界,使發展更為順暢。
不過,在這種正面看法背后卻有一種較為獨特的觀點,認為在“一個敢于接納,一個敢于進入,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互動和默契”,暗示著中美不論軍事還是政治層面的博弈已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為什么這樣說?其一,美國一直自視對太平洋地區有絕對的控制地位,因而需要在太平洋地區具有強勢的控制力,保持自己的影響力,這一直被視為既定策略,不論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對手都會采取同樣的措施。其二,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不能否認中國希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影響力,占有更大地位,而太平洋地區正是中國面對的大舞臺。因此,在中美關系上,中國采取開放自信的做法,等于對美國挑戰,不認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有超越他國的霸權。
其實,不論中國還是美國,大家都知道不能忽略彼此的存在價值,美國盡管不斷提出人民幣升值的訴求,但從近期這種聲音已接近消失來看,已經見到人民幣的升值力度越來越大,美國不能再以指責來破壞中美關系。中國則看到了美國在貿易順差上的責難不再那么強烈,而且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輸出物美價廉商品上,中國依然需要這種承載量以解決本身制造業的出路問題。因而出現目前兩國關系的矛盾有不斷減緩的跡象。
經濟層面的降溫當然不等于軍事角力的減弱,尤其是臺海軍事比拼,明顯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解決。中國在處理中美之間的事務上已經有了嫻熟的手法。
美國因為航空母艦經常進入香港而誤認為即使香港回歸,也不可能對其拒絕。因此,當去年“小鷹號”被拒進港之后,才意識到中國也會采取對抗的措施。從這個角度看,說明中國去年采取的行動,其實也包含著一種警告,讓美國不要老是拿舊眼光看待中國。
·美尼米茲航母今離港 小鷹號和林肯號將陸續訪港
·美國航母尼米茲號率七千官兵抵達香港訪問(圖)
·美國“尼米茲”號核航母首次停靠日本佐世保港
·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24日抵日本 接替小鷹號
·美國核航母尼米茲號抵達香港 不對民眾開放(圖)
·美國航母尼米茲號第八次訪港 將逗留四天(圖)
·媒體稱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20日將抵達香港
·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將訪問印度 停留3至4天
·美尼米茲號航母將抵印度 使中東地區添緊張氣氛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將于4月2日奔赴中東海域
·美“喬治-布什”號“尼米茲”級航母將于7日下水
·結束演習 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新艦長到任(圖)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