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孤身一人生活,有很多不足為人所道的地方,“臨時夫妻”應運而生,不道德?不合法?是無奈還是無情?抑或人性與道德的掙扎,是這一代人感情生活的注解?
1、“同居是無奈中的無奈”
許鎮才,37歲,廣東珠海人
五年前,我以探親的名義獨自來美,太太和五歲的兒子都留在國內。出國前,我是一家著名法國化妝品商的中國代理,每年能掙近二十萬人民幣,這個收入在國內,也算過得去。但是,錢越多,人就越貪婪。我漸漸不滿于國內的平淡生活了,產生了想出國看看的想法。老婆開始很反對,但在我的堅持下,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我去了紐約,在那兒呆了半年后,我就自費到長島大學學習語言。在這里,我遇到了吳娜,她當時正在攻讀MBA,也是孤身一人。我認識她的第二天,我們似乎便順理成章的同居了。說不清具體是什么原因,現在想想,可能有兩個方面吧,一是我當時真的是孤獨怕了,不瞞你說,我甚至還到法拉盛去找過“小姐”,當然,這不過是逢場作戲,只有激情沒有感情;第二點,吳娜畢竟來美五年了,英語說得很好,我想讓她教教我。吳娜之所以愿意跟我同居,當然也有自己的難處,其一是馬上要畢業了,她想在曼哈頓找份工作,正準備離開長島,而我一個人住在皇后區的親屬家,能提供住處;其二是當時她老公的留學簽證又被拒了,她感到,自己“不得不從夢想中回到現實”,便選擇了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同居。同居前,我們簽訂了一個“君子協定”:如果有一方家屬來到美國,同居關系就立即結束。
從此,我和吳娜便以“夫妻”名義參加各種活動。剛開始,親朋好友都訝異我倆居然不避諱、不否認自己在中國都有家室,時間長了,也都見怪不怪了。
到現在,我已經和她同居三年多了。我們的同居生活也挺和睦的,除了國內的家屬不知實情外,在紐約的熟人都知道我們的實際情況。我覺得,這種事也沒必要遮遮掩掩的,人都得面對現實嘛。雖然這種做法對中國人來說應該在道德上受到譴責,但我真的沒有辦法來解決長期分居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所以只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多多安慰一下國內的家人。
我還是每周都同國內的家人通次電話,或發Email,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給老婆孩子寄些錢去。我現在工作和生活都比較穩定了,唯一不敢面對的是,若是真有一天我的老婆或吳娜的老公從國內過來了,不知道這種同居關系應該怎樣結束?現在,我最了解的人是吳娜,而不是國內的老婆,況且要是她真的過來了,能一下子適應這里的生活么?如果她真的知道了我在這兒同別的女人同居過,她能接受這種現實么?
2、“婚姻的一步好難跨”
李明啟,39歲,北京人
六年前我隨同一個電視攝制組到美國拍片。呆了一段時間后,我決定留在這兒闖一闖,并對妻女許愿說,幾年內也把她們辦過來。
其實,我剛到這兒時,還是挺艱苦的,干過不少份體力活,餐館送外賣的,曼哈頓下城魚市搬運工,都做過,還在一家臺灣人開的公司里當了幾天雜工,后來又到一家位于曼哈頓中城的衣廠送貨。很累的時候,我也捫心自問過,國內過得好好的,何苦來到這兒受這份罪。我也想到過中途放棄打道回國,可是,我又不甘心。機會終于來了!這天,我在給客人送衣服的途中,看見有個中國畫家在街頭擺攤為游人畫像掙錢。頓時,一個念頭就蹦出來了:我在國內也學過幾年美術,何不也像這位仁兄一樣?至少不用像現在這樣辛苦了。當即,我就下定了決心,回到衣廠當即就把工作給辭掉了,開始為單干做準備。
第二天,我就背著畫夾加入了紐約街頭畫家的行列。說來也巧,我竟然在這兒遇見了曾在國內有過一面之交的米莉。米莉人很好,她是個豪爽干脆的東北人。她說她在這兒當街頭畫家已經兩年了,對這兒比我熟,讓我有什么事兒盡管找她。在她的關照下,我第一次上街就掙了90美元,后來靠著一定的繪畫功底和速描技巧的提高,不到兩周時間,我就在街頭站穩了腳跟,每天收入都在150美元以上。我總覺得欠了米莉一份人情,為了感謝她當初的關照和指導,我開始設法照應她。這樣,我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逐步走到一起,在紐約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靠近北方大道附近租了房子,正式過上了同居生活。一切生活費都是我一個人承擔的,盡管這樣,我還是覺得過意不去,米莉畢竟是個單身女人,我擔心同居會對她以后有不良影響。
同居前,我曾告訴過她,我是有妻有女的,她們都在國內,遲早會來美國的,而且我同妻子感情很好,選擇同居只是解決一下眼前問題。可是,事情有時候來得就是很突然,完全讓人措手不及。隨著同居時間的增長,我和米莉的感情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終于有一天,我倆跨越了最后一步,或許,孤男寡女同居一室,這種事情也是很難避免的。從那以后,米莉多次提出讓我同國內妻子離婚的要求,但我一直沒有同意。到最后,米莉可能真的是失望至極,以“上學”的名義搬走了,結束了這段近一年的同居生活。到現在,我還覺得自己真是對不起她。和她的這段同居生活,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對同居的理解和要求。米莉離開之后,我決定不同大陸來的女性接觸,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感情方面的煩惱。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有了一定儲蓄,就也象其它紐約街頭的畫家那樣,開始走出紐約,到外州的購物中心去租柜臺,從“游擊戰”轉入了“陣地戰”,收入相對來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首先選擇了賓州,并在那里畫了一年多。這期間,我認識了來自臺灣的江淑藝。她當時在當地開了一家規模較大的美容院,生意不錯,人也不錯,挺通情達理。我和她同居了。她得知我還沒有綠卡,很同情我,還提出要跟我結婚的建議,但條件是我必須關掉自己的生意,過去幫她照顧生意。我知道,她這樣,也是為我好,但我還是無法接受,我是個大男人,怎么能依靠一個女人,我不想為了綠卡讓別人恥笑,一輩子任人擺布。同居半年多后,我們友好地分手了。我隨后離開了賓州,搬到了加州。
有些事情真的很難講,我以為我會對國內的妻女不離不棄,可最后還是離婚了。是她提出的,女兒判給了我,現在由我父母照看。我來美四年,總共給前妻和女兒寄回六萬美元,也算盡了一個丈夫和父親應盡的義務。其實,我也聽說,前妻在國內早已跟別人同居了很長時間,不過,將心比心,我也能理解。
我現在的太太是個俄羅斯人,同居半年后,正式結了婚。我已經拿到綠卡了,現在正在為她申請。以前都是別人用辦綠卡來要挾中國人,現在卻是我主動提出來幫這個俄國人申請綠卡。因為她對我很好,人長得也漂亮,英文比較好,還有共同語言(也是搞美術的),這些都有助于我們的生意。
這些年里,我經過了幾次同居生活,中國人活著太累,同居生活更累,你得同時照顧兩邊(國內國外)的生活,而最后真能落個結局美滿的卻少得可憐。好在我醒悟的比較早,現在應該為自己生活了。
3、“如果再回到從前,我不會選擇同居”
宋敏毓,31歲,湖南常德人
說起那段長達一年多的同居生活,我心里就難受,它帶給我的只有悔恨和苦澀。那時,我在新澤西州念研究生。我們系有個叫程偉新的公派來的訪問學者,為人熱情開朗,樂于助人,與系里上上下下的關系都十分熱絡,很受系里女生的青睞,身邊不乏紅粉知己。他是有妻兒的,只是因為他在辦她們來探親時在材料上出了點紕漏,所以來美的事就這么拖下來了。
我當時也在為丈夫和兒子辦來美探親的手續,常常去請教經驗豐富的程偉新,一來二去,就和他越來越近乎。我當時功課十分緊張,沒有多少精力去打工,不能開源就只好節流,不想花每月三百五十美元的房租。再加上,我那段時間特別倒霉,先是買車受了騙,又是遇到一個特別苛刻的刁教授……心里真是堵得慌,思前想后,就住到程偉新的公寓里和他同居了。
我們當時也都把話攤開挑明了:這都是出門在外,互相幫助之意,如果各人的“另一半”來了,就還是各回各位。對同學和朋友,我們倆并沒有公開同居身份,還是以“分租室友”的名義出現。但是紙包不住火,再高明的演員也無法時時處處演戲,我們的親密關系還是被人發現了,不過我們沒有想到,居然還有好管閑事的人,分別向我丈夫和他妻子寫了“告密信”。我丈夫和他妻子為了來美國不至于節外生枝,一直隱忍不發。程偉新的妻子是先來美的,他的家庭首先解體。這時,程偉新找我商量,問我是否可以離婚,兩人再組合成新家庭。可此刻的我,又覺得對不起也正在收拾行裝準備來美的丈夫,就沒有答應。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丈夫一來,就向我攤牌,用他含辛茹苦又上班又帶孩子的事跡,嚴詞譴責我的負心。我當時心一橫,就說,那就離婚吧!你說,人有時候真的就是那么背時,當我回頭再去找程偉新的時候,他卻看上國內一個不錯的機會,回國發展去了。現在我還是孤身一人。這一場同居,毀了兩個家庭,兩家六口人的人生都受到了嚴重沖擊,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來源:美國《彼岸》雜志 文:江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