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說到保護海外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網友]:中國僑聯跟國務院辦公室的差別是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頒布十幾年,結合這方面的信訪問題有沒有專門的機構解決?僑辦有信訪部門嗎?
[許又聲]: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是什么區別,你如果講他兩個單位的全稱就應該比較容易清楚了,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還有地方各級政府的僑務辦公室,就是政府專門服務僑務工作的一個部門,你比如說我們國務院僑辦就歸國務院領導,他是政府的一個行政部門,我們的職責就是協助國務院來負責僑務工作,他是從政府的角度,行政的角度,來為海外僑胞服務,這是我們國務院僑辦。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他們簡稱叫中國僑聯,他就是我們中國的叫做群眾團體,我們中國有很多群眾團體,有青聯,有婦聯,有中華青年聯合會,類似像這樣的。僑聯呢,就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它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群眾團體。它的成員都是歸國的華僑,還有一些僑眷,因為歸國華僑現在人數也是很多,所以他們就把這個擴大到僑眷,僑眷就是海外僑胞的眷屬,他們通過民間的渠道也跟海外華僑華人建立了很密切的聯系,但他們的工作范圍就是從民間的渠道做工作,我們是從政府的渠道做工作,區別就是這個。這是一個。
[許又聲]:另外一個,這位網友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這是我們16年前全國人大通過的一部涉僑的法律法規,也是我們開展僑務工作所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的法規。16年來,我們各地僑務部門圍繞這個法律在維護歸僑僑眷權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總的來看,我們三千多萬歸僑僑眷在國內都得到了各地政府一定的照顧,他們的生活狀況跟改革開放之前已經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之前,說到僑,大家都不太敢說,說到僑就聯系到海外關系,海外關系就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現在說到僑大家覺得很光榮,講到海外關系都覺得是一個好東西,所以歸僑僑眷應該說都得到了各地政府很多的關懷和照顧,總的來說生活得非常好、非常的愉快。
[許又聲]: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問題跟國家的發展一樣都還存在,你比如說我們在國內的歸僑僑眷當中也還有一些貧困的歸僑僑眷,各地政府都跟其他的民眾一樣一視同仁地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一些地方還超過國內民眾,給予了更多的照顧,比如說最低生活保障,同樣是貧困的民眾,你因為是歸僑,很多地方就把這個保障性提高了一倍,一般老百姓比如說三百塊錢一位,因為你是歸僑你就是六百塊錢,給予了很多的照顧。我們還要求地方政府比如說在就業方面也給予“同等優先”,在這方面也給予了一些照顧。總的來說,歸僑僑眷在中國的生活、工作,總體上跟文革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許又聲]:當然我們國務院僑辦有一個信訪部門,這位網友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可以跟我們國務院僑辦信訪部門反映,我們現在要求他們做到“件件有答復”,這個答復有的是解決了答復,有的是告知你,你的信件根據我們中國的信訪條例,把它轉到相應的部門,都要告訴你,不是說你寄了信以后就沒有消息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你可以向我優先投訴(笑)。
[主持人]:許主任剛才回答了很多僑胞們關心的問題。
[網友(田帆)]:您認為海外僑胞華人社團在構建和諧僑社中,可以在哪些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許又聲]:剛才我講了,海外的社團,在我們僑辦的眼里它是一個很重要的組織,雖然是海外僑胞自發的組織,但是在我們國務院僑辦的眼里它是我們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一個一個支撐點,我原來接受我們國內記者采訪的時候,我就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就是說我們在一個海外的華僑華人社會,比如說大的,那是好幾十萬人,小的有幾千人,對于我們國務院僑辦來說或者中國政府來說,不可能對每一位僑胞進行聯系,那靠什么呢?這么大的一個社會靠什么呢?就靠一個一個的社團,每一個社團,我說如果是一個網的話,這個社團就是一個網點,如果是一個大網的話,每一個社團就是一個支撐點,把我們整個華僑華人社會支撐起來了。所以說這個社團在我們國務院僑辦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國務院僑辦為什么要每兩年把一些海外重要的社團都請到國內來?就是希望通過他們建立一個我們國務院僑辦跟海外幾千萬僑胞的橋梁和紐帶,把海外僑胞希望告訴我們的信息由他們帶回來,所以社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發揮的作用,我剛才講到我們構建和諧的僑社,主要是外和內兩個方面,對于外,就是當地的政府,當地的民眾,那么多僑胞的意見由誰表達呢?就由社團來表達,你說這個作用大不大?他如果代表的對了,真正能代表僑胞的心聲。如果他代表錯了,那他所發揮得負面作用也很大。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肩負著很重要的使命。
[許又聲]:對內來講,僑團很多,我們每一個僑團之間的和諧團結非常非常重要,這個需要我們每個僑團,每個僑團的負責人,都必須要有很寬闊的心懷,能夠理解人、能夠包容,中國有句話叫“有容乃大”,就要有這樣的胸懷互相地支持,互相地配合,互相地協作。如果他們社團之間的團結搞好了,我們整個社區的團結就有基礎了,所以我說在構建和諧僑社方面,我們僑團肩負著非常非常重要的使命,我們國務院僑辦也好,內地的僑務部門也好,他畢竟是生活在中國大陸,它不能取代他們在當地發揮作用,所以我想在這方面我們對海外僑團寄予了很深的期望。
[網友]:我96年到新加坡留學,后來在新加坡就業,取得了新加坡的長期居留權。但現在回國了,我想辦歸僑證,但是96年以來我在國內的戶口一直沒有注銷,還能不能取得歸僑的身份?
[許又聲]:這個從法理上來說,如果這位僑胞講的都是事實的話,我從法理上來說應該認定他是歸僑。但是是這樣,我們講的華僑是跟華人身份來區別的,華僑嘛,我們講就是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這個有兩個要點,一個是定居,一個是中國公民。所謂中國公民就是你在國外還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另外一個定居是什么概念?定居本意的意思是取得當地的長期居留權,如果有這樣一個前提再回國辦理相關手續,那就等于你要把你的護照什么都交出來,不是說我護照還留著,到中國再辦一個定居,那是不行的,就是這之間只能取其一。不能說又拿到新加坡的長期居留權,然后我再回到中國辦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分證,這是不可以的,兩者取其一,如果你舍棄了海外的,我想國內的就沒有問題,他就可以作為歸僑。如果你還想保留新加坡的長期居留權就恐怕不可以再取得中國的戶口。具體很細的事情我建議他可以找當地的僑辦咨詢一下。
[網友(老友)]:很高興在網上與您交流,您是我們海外僑胞的老熟人、老朋友了。去年在悉尼召開的福建懇親大會上還見到過您。請您介紹一下全球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的準備情況?
[主持人]:您剛才好像提到過了。
[網友]:這次大會將會對海外的華人社團發展起到一個什么作用?
[許又聲]:很高興跟這位“老友”在網上見面!(笑)剛才應該說我們6月19號要召開的第四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現在準備工作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昨天我還跟我們僑辦的一些同志開了一個動員會,動員我們這些僑辦的同事,現在要發起總攻了!(笑)應該說這次活動內容非常多,可以說分成兩段,一段就是在北京召開,這期間我們會請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跟僑胞見面,我們也會請國務院領導人參加我們大會的開幕式,給予支持。在會議上我們李主任會代表國務院僑辦作一個主旨報告,代表國務院僑辦對構建和諧的華僑華人社會提出我們的一些主張和看法。另外我們還邀請了海外僑胞當中的一些人士,就他們在住在國開展和諧社會的這些努力進行一些經驗的交流,我們還會組織專門的時間供大家分組進行討論,大家可以深入的交換意見。
[許又聲]:我們也會請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給各位做一些專題的演講,比如說對臺工作,比如說大家關心的奧運會現在籌備進展情況怎么樣,我們會請北京奧組委的領導給大家進行一些簡報,最后還請各位代表去參觀我們奧運場館,這是在北京的活動。北京的活動之后我們還分六條線到地方進行考察,我想來北京開會的僑胞一定會感到不虛此行,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主持人]:我們剛才談到了有網友想回國創業,或者是已經回國創業了,這位網友大概是來自內地的朋友。
[網友]:國內的中小企業也想走出去投資發展,僑辦可不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些海外的僑胞和企業?
[許又聲]:應該說中國的對外開放是引進來開始的,我們改革開放初期都講引進來,我們各地僑務部門就用僑務的渠道幫助海外僑胞引到國內來發展。據我們現在統計,我們所謂的引進外資,其中60%以上是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的資金,真正的高鼻子,他應該說占到40%多,是這樣的一個比例。當然隨著形勢的發展,真正外國高鼻子人的資金越來越多,這是以后可以看到的趨勢。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可以回想一下,那時候我們的硬件、軟件條件都很差,那時候真正高鼻子來的人不多,都是我們僑胞、港澳同胞來的人多。
[許又聲]:現在形勢發展到今天,我們中國還要引進來,當然引進來我們現在是要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要注意到我們的資源問題,我們的環境問題,所以我們的門檻現在比較高了。但是我們現在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走出去,就像這位朋友說的,走出去。應該說去年我們開了一個第四屆世界華人論壇,論壇的主題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僑商企業他的作用就是這個。因為大家知道我們海外僑胞分散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在全世界構建了一個應該說非常完美的一個商業網絡,所以我們國內企業如果走出去發展,我想這個網絡是非常非常現成的,可以利用的。因為我們海外僑胞你看他在當地有很豐富的人脈,在這里生活那么長時間,上上下下關系都很多,我們國內企業走出去,在一個地方肯定是很陌生的,那我們可以通過僑胞的這樣一些人脈關系,能夠很迅速地進入當地的經濟當中,所以我想這個渠道是非常非常好的,我希望國內的有識之士,國內有志于向海外拓展的這些企業家可以很好地利用這樣的渠道,我想如果這個企業有需要的話,可以找我們地方的僑務部門。當然,我希望我們這些企業出去以后,首先你是要真合作,而不是想撈一把就走。(笑)真正想到外面發展,真正想要合作,這是前提。第二個,去了以后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在當地發展的話要考慮到當地民眾的一些利益,能夠做到合作共贏,我想任何事情就是有共贏才能發展,現在的社會都是講共贏的社會,而不是講一方面贏,一方面老是賠,這樣發展的話肯定不會持久的。這兩點我希望我們這些國內有志于出去的企業,能夠有這樣一個概念,有這樣一個觀念。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