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雁
加拿大《環球華報》社長 海外華文傳媒協會主席
中國崛起與海外華文傳媒的歷史機遇
眾所周知,古老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在國際舞臺上崛起。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崛起”已經成為全世界公認的事實。全球都在關注著中國,不斷升溫的“中國熱”席卷世界各一個角落。認識中國現狀,研究中國文化,把握中國商機,已經成為各國政商界巨子們熱門的世界話題。世界各地的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對中國的詳細報道、分析和評論。西方不少主流媒體近年來更是連續拿出黃金版面或時段,大篇幅地正面報道“中國世紀”的來臨。
早在2004年10 月23日,加拿大的英文主流報紙《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以《中國崛起》為題在周末推出大型報道,共分10組、65個版,氣魄宏大,一時洛陽紙貴,不到一天便銷售一空!董h球郵報》為了刊出這組報道,派出 36名記者和學者到中國采訪,歷時3個月。加拿大報紙協會把它稱為"從未有過的最成功的報道"。
在同一個周末,加拿大其他主要報紙也不約而同推出有份量的中國報道。《國家郵報》以《中國:蘇醒過來的巨人》為題,在財經版報道中國正積極在全球收購能源礦業企業!稖馗缛A太陽報》則以3個版面來討論中國。
一年后的2005年10月29日,《環球郵報》再次推出《中國特刊》,繼續講述中國崛起的故事。加拿大廣播公司(CBC Television)與美國《紐約時報》聯手,在2006年初推出了4輯題為《中國崛起》的電視系列報道,從政治、經濟、環保、社會四個方面報道中國改革開放后所取得的驚人成就。
即將或已然來臨的“中國世紀”對中國及海外華文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讓世界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中國;如何加快中國媒體的國際化進程;如何充分發揮海外華文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促進海內外華文媒體的向前發展。這都是海外華文媒體,以至中國大陸媒體所關心的議題。
2007 年6 月1 日至6 月4日,來自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67家華文傳媒的97位高層代表,聚集在美麗的溫哥華,與加拿大當地的主流英文媒體高層一道,參加了由海外華文傳媒協會主辦,加拿大《環球華報》社承辦的“華文傳媒國際峰會2007”,研究和探討中國崛起與華文傳媒之間的關系。在這里,我謹以主辦和承辦者的名義,介紹這次峰會的有關情況以及我們在會上的思考。
中國崛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正如代表加拿大政府及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出席峰會的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艾民信(David Emerson)在開幕式上致辭所說的,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來說并不是一個意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這位剛剛在渥太華與中國商務部長薄煕來舉行完雙邊會談的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表示,在近20多年來,中國各方面的轉變已讓世界刮目相看。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區都不能離開中國,全世界人民都是中國的消費者。
一、中國成為全球熱點
這次峰會的與會傳媒,尤其是加拿大英文主流傳媒的代表,都有一個一致的共識,就是中國已經成為當今全球的熱點,沒有中國新聞的媒體,在加拿大以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是難以想象的。
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CBC)區域總監安德森(Joan Andersen)在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作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實體之一,中國已經并將繼續成為傳媒全球化時代的敘事主體。她以“加拿大媒體眼中的中國”為題,重點談到CBC報道中國的策略。她說,報道中國新聞是他們最重要的業務發展策略之一,CBC已經并將繼續加大對中國的報道力度,而且還會向深度調查的方向發展。
過去一年多來,CBC制作了多集“中國之崛起”的節目,報道轉型中的中國經濟發展,其中包括反映奧運場地民工日常生活的專題報道。在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CBC也推出重量級的節目。CBC目前除了在北京的辦事處,還在上海也設立了辦事處,安德森表示,CBC已經制訂了不少特別計劃,今后會進一步提高報道中國的深度。
正是由于中國日漸成為全球的熱點,也令我們6月1日晚上舉行的“溫哥華·中國之夜”大型晚宴吸引了加拿大三級政府官員以及主流社會代表。加拿大國家元首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代表、卑詩省省督坎帕諾羅(Iona Campagnolo)也應邀出席晚宴并發表主題演講,盛贊華人對加拿大的貢獻。不少參加晚宴的老華僑很有感觸地說,沒有中國的強盛,加拿大主流社會的各界人士不可能這樣關注和重視華人的存在。
與會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姜鳳國先生也認為,“峰會和晚宴受到加拿大政要的高度重視和高規格禮遇,反映了中國的崛起和海外華人地位的提升,我為此感到振奮和驕傲”。
二、中國移民成為加國主力
加拿大華僑華人受到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隨著中國移民逐年增加,當地華人社區力量日漸壯大,令希望爭奪華裔選票的各大政治勢力都加大了對華裔社區的重視程度。
2001年時,加拿大華裔人口已突破100萬,占全加總人口的3.5%,近年來,中國移民每年均以幾萬人的速度增長。2004年時,加拿大駐港總領事伯格曾向媒體透露,加拿大華人人口已達120萬。華人已經成為加拿大人數最多的少數族裔,華語也成為除英法兩種官方語言外加拿大第三大語言。
曾經擔任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主席的卑詩省財政廳長泰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卑詩省也吸引了很多中國廠商投資。從地理位置上看,卑詩省的海港與中國上海的海港最靠近,并且省內的多元文化氛圍也相當活躍,尤其是華裔社區。除了加強文化上的交流外,商業上的發展也日益增進。事實上,在卑詩省已有很多來自亞洲國家的成功企業家,他們現在仍然在商業上來往于中加兩地。
卑詩省政府第一位華裔廳長、現任省議員關慧貞認為,華裔人口的增加令各級政府在制訂政策時,都要關注華人社區的聲音。
中國需要在海外樹立正面的形象
中國的崛起需要一個和諧的國際空間。與會者認識到,出于種種不同的原因,大多數西方人都沒有接觸過真實的中國,目前國際上確實存在著一股“中國威脅論”。有一部分人視中國崛起為洪水猛獸,誤以為中國的崛起會威脅世界。
一、西方媒體對中國認識滯后
盡管中國改革開放已經20多年,然而,西方民眾對中國的了解仍然十分膚淺。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艾民信指出,大部份北美的居民都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同樣,大多數中國居民也從沒來過北美。由于沒有直接接觸,彼此的認識就只能借助于媒體,從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上來互相了解。這樣的認識必然會受到媒體水平的局限,并常常產生誤導。
不少北美的華文傳媒工作者都意識到,目前北美人接觸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對中國的報道并不全面和客觀,而且十分滯后,甚至不少人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五六十年前的冷戰時代。
正如加拿大國貿部部長艾民信所指出的,在影響北美人對中國態度方面,傳媒界有相當大的責任,因為你們所報道出來的東西,會影響到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知。
二、和諧國際空間有助中國發展
不少與會者認為,在國際上樹立起中國的正面形象,將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聯系到國際上近期出現的“中國產品威脅論”,有與會者覺得,現在已經到了中國重視國際公關,努力建立中國正面形象的時候了。
有代表更指出,中國的海外形象工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了,如不給予高度的重視,會留下十分嚴重的后遺癥。因為與過往西方社會盛行的“中國威脅論”不同,“中國產品威脅論”關系著西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及時澄清,人們會對中國食物和產品產生恐懼感,嚴重影響中國的出口,甚至整體經濟發展。
三、和諧空間需要共同營造
與會者認為,和諧的國際空間需要東西方傳媒的共同營造。溝通和交流是讓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基本法則。
不少加拿大主流媒體代表覺得,峰會令他們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新聞同行,了解到更多中國的真實資料,有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認識。
海外華文傳媒是反映真實中國的陣地
如何才能在海外樹立一個正面的中國形象?如何才能讓國際社會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除了中國媒體加快其國際化進程的步伐,以及讓外國媒體進一步了解中國之外,海外華文傳媒將可以在這一方面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楊強在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所指出,廣大海外華文傳媒不僅是維系全球華僑華人的紐帶,也是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了解的橋梁,以及增進中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一、海外華文傳媒是宣傳中國的橋頭堡
傳播正確的“中國概念”,營造利于全球華人的生存發展環境,已成為海外華文媒體的共識。與會代表指出,華文媒體所展現的中國,應該是真實、理性的信息,這是海外華文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有責任把中國追求和平共贏的理念,真實客觀地報道出來,特別要向海外的朋友們做出全面準確的介紹。
二、海外華文傳媒可以影響當地人民和政府
身為第一代移民的卑詩省議員關慧貞認為,華文傳媒對加國政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比如歷史上的“燒臘風波”、“人頭稅”問題等,華文傳媒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到加拿大法律的修訂。
關慧貞指出,在幾十年前,正是因為華文傳媒堅持不懈地努力,連續報道“燒臘事件”的來由和真相,反映華裔社區的聲音,才令加拿大政府取消了歧視華裔的食品檢驗法例。
在華裔“人頭稅”事件上,更是華文傳媒改變加拿大歷史的一個有力例子。華文傳媒的關注迫使加拿大聯邦四大黨領不得不在上次大選期間紛紛為“人頭稅”這一歷史冤案向華裔社區道歉,最后也令執政保守黨新政府在國會上首次公開作出正式的道歉和賠償,改寫了加拿大的歷史。
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關慧貞認為,今后在爭取主流社會的尊重及認同方面,華文媒體大有可為。
三、海外華文傳媒是中國媒體國際化的平臺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媒體也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中新社加拿大分社社長呂振亞在主題發言時指出,我們可以從中國崛起、全球中國熱以及增強軟實力等方面找到中國媒體需要走出國門的客觀依據,也可以從政府扶持、媒體責任等方面看到中國媒體能夠走向世界的現實基礎。但是,多年來的實踐不停地告訴我們,中國媒體在國際化進程中“先天不足,后天乏術”。
呂振亞認為,中國媒體目前雖然在走向國際市場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但是仍然困難重重,要真正打入海外主流市場尚待時日。而在另一方面,伴隨中國崛起,海外華文媒體已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而且,這種趨勢相信還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由于受生存環境的限制,目前海外華文媒體要做強做大,客觀上講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特別是大陸背景的華文報刊雖多但小、雖全仍雜。在不少地區,不良競爭正在影響華文媒體的良性發展。
然而,盡管如此,海外華文媒體由于扎根海外多年,熟悉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以及洞悉當地的市場脈搏,是中國媒體走向國際化的良好平臺。不少與會者認為,如果將中國媒體的辦報經驗、經濟實力,以及海外華文傳媒的市場網絡、人脈關系等優勢結合起來,定能在海外打造出“中國概念”的強勢媒體。
新時期海外華文傳媒的發展之路
綜合而言,目前是歷史上海外華文傳媒發展的最好時機。在這個“中國世紀”里,一直備受生存困擾的海外華文傳媒,如何緊緊抓住世界對中國資訊強烈需求這一歷史機遇,開創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是這次峰會關注的重點。大會著重研討了華文傳媒的國際化模式、市場運營經驗、資源整合及生存之路、服務創新及新技術應用方案等問題。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一起為海外華文傳媒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一、聯合發展才是走出困境之路
本次會議的最大成果之一,是令海內外華文傳媒認識到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出席會議的海內外華文傳媒在峰會的閉幕式上發表了《溫哥華宣言》,并成立了海外華文傳媒協會。
宣言指出:我們居住在世界各地,開辦著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等各種不同方式的傳媒載體,我們的根是共同的,所使用的語言是共同的。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也是共同的,那就是:服務海外華人社區,傳播優秀中華文化,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合作,使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一道,走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宣言還說,與會傳媒愿意成為連結中國與世界,華裔與非華裔之間友好關系的重要紐帶和橋梁,並在有關華文傳媒組織的協調下,聯手起來,共同開拓和發展全球華文傳媒的廣告市場,實現各媒體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并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我們華文媒體的水平
二、依托中國 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少與會的中國媒體代表認為,無論是中國的政府、機構,還是企業、媒體,目前都需要在海外樹立形象。他們建議海外華文傳媒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聯系,真正了解有關機構的所需所想,結合自己在海外的優勢,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
海外華文傳媒代表也認為,海外華文傳媒必須與中國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找到自身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變通”是所有傳媒共同課題
全球化正向更廣的范圍諸如經濟、政治、文化等實體擴展,那么媒體結構也一樣隨之變化。傳媒研究不應該僅僅記錄媒體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影響,其另外一個同樣重要的目的是去反映傳媒怎樣促進交流,并能增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區域總監安德森回顧說,CBC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成為加國獨立的多功能的電視廣播傳媒機構,影響甚巨。即便如此,在新的形勢下,也需要走變革之路,不能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重要的是要推動多元文化,真實反映社會現狀。
加拿大西部最大報紙《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執行主編拉龐特(Kirk LaPointe)表示,當下傳媒環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針對不同受眾,網絡的崛起把資訊傳到世界各地,非傳統媒體的挑戰無形中加大。他說,10年前谷歌還不存在,但現在卻成為發展最快的傳媒之一。這樣的改變迫使報紙把內容放入網絡,增加其特性。
美國天羿傳媒集團總裁孫曉光提出,海外華文傳媒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有條件的話,要在互聯網方面多投資、多發展,應該關注全球化趨勢下的技術發展,這樣也有利于維系投資商。
四、走多種經營的產業化之路
美國美南新聞集團總裁李蔚華在會上論述了媒體市場與產業運作之間的關系,以美南報業的經驗告訴大家怎么樣在當今這樣一個劇烈競爭的時代,讓你的報業能繼續發展下去。
他說,要使報紙能發展起來必須有相關的企業來支撐。光靠辦報,不去找一個企業去支撐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現在競爭這么厲害的美國,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美南報業走的是一條產業運作之路,除了報紙外,還投資了銀行、印刷廠等其他業務。
日本《中文導報》董事長羅怡文則介紹了他們如何在日本主流社會中擴大影響。他說,因為在日華人比較分散,所以廣告的收入相對較少。這就使得日本的華文媒體不能光靠媒體本身發展。主要是經營其他產業,有的其他產業成功了,再辦一份報紙,有的報紙辦得成功,再經營一些其他的產業,幾乎都是媒體與其他產業共存經營。單一經營的華文媒體很少。
五、科學技術是撬動世界的支點
《溫哥華太陽報》執行總編拉龐特特別談到高科技發展對報業更新換代的重大影響,他發表演說的題目就是“非傳統媒體的創新及面臨的挑戰,報紙與電子報互動及電子報的市場展望"。通過對網絡系統的技術分析,他說從一個平臺轉到另一個平臺,網絡使信息的傳播更為生動、更為全面,也使媒體工作者的責任更加強了,使媒體與民眾之間的聯系變單一化為全面化了。
但他也指出,由于科技進步太快了,但又尚未成熟,遂增加了不穩定性的挑戰,使傳媒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他強調,需要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新形態,這是一場長期的有系統的向科技學習的進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加拿大《環球華報》副總編輯黃運榮則從技術層面與大家探討了海外華文傳媒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他指出,大家都覺得華文媒體要在海外獨立經營和生存是相當不容易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海外華文傳媒的受眾市場有限,制約了報紙的發行量和經濟收入。在“開源”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節流”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那么,在本來就低成本運作的海外華文媒體中,還能不能再加以“節流”呢?黃運榮指出,答案是肯定的!董h球華報》的方法是,應用全新的數字技術進行自動化管理,減少人力開支,完善管理,變不可能為可能。他向與會者介紹了《環球華報》與一家加拿大一家高科技企業合作開發的全新數字化管理和出版系統。這個多媒體系統包括:PDF自動化排版技術、互聯網PDF廣告生成技術、同步直觀校對技術、直接仿真互動報刊雜志生成技術。
六、貼近市場的經營之道
《喬治亞周報》新聞主編史密斯(Charlie Smith)側重點談的是市場,他的演講題目是"廣告業務與采編部門的協調平衡,免費周報市場成功經驗"。他介紹說,《喬治亞周報》目前發行12萬份,側重在娛樂文化領域。他特別強調,要辦好報刊,一定要有很良好的市場調查。例如在音樂方面,要了解讀者群,只有擁有相當的讀者群,音樂公司才會主動找過來,讓他們參與娛樂性活動的報道。
根據自身的經驗,史密斯特別強調人文性的報道,這樣做廣告商是歡迎的。要通過市場運作,來發現有什么因素來促使他們這樣做,才會在業界拔得頭籌。
《溫哥華太陽報》執行總編拉龐特提出,廣告與媒體關系重大,涉及到對其價值的評估。由于廣告對網絡形態的重視程度還不穩定,在市場投資上構成挑戰,需要進一步溝通。在商業基礎上需要打造創新平臺,與市場對接。他說新老媒體在蛻變中轉換,尋求市場平衡點不容易,但必須要做,以避免更大的浪費和損失。
七、發展看中國的第三視角
美國代表孫曉光認為,對中國及其一些問題的看法,海內外有不同的角度,自然認識上也會有差異。
加拿大沙門-菲沙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趙月枝認為海外華文傳媒應該發展自己的第三視角,不要非此即彼,不要以偏概全,這樣做有利于培育一種更為公正的客觀取向,這種橋梁性質的作用有利于中國與所在國之間的互相了解。海外傳媒這種獨特視角非常重要,有利于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遠兮。首屆華文傳媒國際峰會的成功,只是海外華文傳媒協會以及海內外華文傳媒合作發展的第一步,海外華文傳媒的未來發展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新成立的海外華文傳媒協會理事會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定將不辱使命,與大家共同攜手,積極推動海外與中國大陸媒體的交流與合作,以全面、及時、準確和負責的精神,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海外主流社會介紹華人社區,向華人社區介紹海外主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