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從出國熱到就業難,“海歸”留學生面臨著一種說不出滋味的尷尬。這種矛盾現象背后的誘因究竟是什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筆者看來,認知上的斷檔,應該是“海歸”留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走出國門,在異域學海泛舟,一般都要靠留學生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個人之所以要到國外留學,盡管有各種原因,但持有在國外可以學到比國內更先進、更實用的知識的這種意念應該是海外留學生共有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留學生通常是要自主地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查找資料和對比學習,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然也會形成對一些事物和體制的看法。但正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或者說在求學年間集中精力于這個過程,甚至因為某種成功而得意于這個過程,也就會忽視對國內各方面情況的了解。同時因為頭腦中持有“國外比國內先進”的認識,也就放松了對國內的了解。
這樣,留學生一旦學位到手決定做“海歸”的時候,都會認為自己擁有了良好的教育背景,具有了專業的技術知識和先進的理念,甚至能帶回一部分人脈,從而對自身有了較高的評估。但是,問題在于,畢竟在海外留學多年了,對中國近幾年的實際發展狀況已不甚了解,對中國的國情也有了生疏感,對國內的辦事程序不再熟悉,再加上自身還缺乏工作經驗以及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等,就會在回國后的短時間內無法和國內就業形勢接軌,出現一種“認知斷檔”現象。
因此,正在海外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應該及早認識這種“認知斷檔”現象的弊端,明瞭其產生的原因,在留學的過程中力爭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在學習期間就有心將來做“海歸”的時候,就應該不時地回國就國內就業市場做一些調查和分析,著重了解國內稀缺哪些方面的人才和具備何種能力的人才,回觀自己在國外接受到的專業知識是否為國內所需,這樣既可以有的放矢地學習,也可以為將來做“海歸”奠定基礎。
歷經滄桑30年,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國內豐厚的就業職位不會再單純地給予“海歸”,而是要給做好準備的“海歸”。(吳霜)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